第二届上海法治文化节昨天开幕,首次发布IP形象“法囡囡”

上海将建立首批“红色法治资源名录”

上海法治报 2024年05月10日 陈颖婷

昨天下午,上海第二届法治文化节在浦东新区美术馆开幕 记者 王湧 摄影

  □记者  陈颖婷

  情景剧《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的诞生》传承上海红色文化基因;曾登上国家大剧院的法治话剧《立场》走入寻常百姓家;长三角法治文化联盟扩大法治影响力……昨天,第二届上海法治文化节开幕式在浦东美术馆举行。记者获悉,依据工作方案,上海下一步将建立首批“红色法治资源名录”。

  为期一个月的法治文化节将聚焦法治文化引领力、生命力、影响力,推出“坚守红色初心”“点亮万家灯火”“汇聚新质动能”3大主题,53项线上线下重点项目活动。开幕式上,首次发布了上海法治文化节IP形象“法囡囡”和主题曲《法治之光》,长三角法治文化共建共享联盟同步成立。

  本届上海法治文化节由市委宣传部、市委依法治市办、市法宣办共同主办,是上海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实践。

  赓续传承红色法治文化基因

  “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幸福,这个使命我们要担起来……我坚信,今天在上海亮起的灯火,定会成为中国革命的火种……”昨天,情景剧《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的诞生》在第二届上海法治文化节开幕式上首演。该情景剧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诞生的过程,这个纲领全面阐述了党的名称、性质、任务、纲领、组织和纪律,具有党章的初步体例,为后来党章的制定完善奠定了基础,也为此后百年来我党制定党内法规提供了范本。

  一大会址、二大旧址、四大遗址、又新印刷所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这些隐藏在上海里巷里的旧址遗址,每一处都尘封着一段荡气回肠的红色历史。位于四川北路1468号的中共四大纪念馆国旗教育展示厅,是虹口市级法治文化品牌阵地之一,与山阴路145弄6号国旗作者曾联松故居一起,是展示国旗法律文化的重要场所。位于四川北路2288号的鲁迅公园法宣示范点是市级法治文化品牌阵地,日常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作为百年地标,提篮桥监狱规划了以抗战文化、犹太文化、红色文化等经典文化元素为主题的博物馆和以监狱文化为主题的法制教育基地。38个法治文化地标及其背后的文字解析都聚集在虹口法治文化地图。

  2022年,上海市政府核定公布《上海市红色资源名录(第一批)》。同时,通过广泛研究调查,持续挖掘其中的红色法治资源。为进一步挖掘本市红色法治资源,传承红色法治基因,庚续红色法治血脉,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市法宣办已经组织开展上海市红色法治资源摸底调查工作,要求在已经过市政府核定的重点旧址、遗址、纪念设施或者场所类红色资源中,排摸发掘其中蕴含的红色法治资源和元素,例如:中国共产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管理“红色政权”的法规文本、法治故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追求法治、探索法治、建设法治、推进法治、厉行法治的百年历程和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领导人民进行法治建设的光荣历史和成果经验,将红色法治文化转为良法善治、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等。依据第二届上海法治文化节工作方案,上海下一步将建立首批“红色法治资源名录”。

  第二届上海法治文化节将“赓续传承红色法治文化基因”作为重要主题,广泛开展法治主题征文研讨、法治文化圆桌沙龙等多种沉浸式学习宣传活动;及时发布红色法治文化打卡路线,展现红色法治阵地建设成果;大力举行中学生宪法法律知识竞赛、高中生法治辩论赛,推出法治剪纸、法治戏曲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法治文化牵引力。

  法治文艺绽放法治文化生命力

  “法是怎么从土地里长出来的”这个答案将在原创法治话剧《立场》中找到。今年法治文化节上,《立场》将在全市展播展演。该剧将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的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开拓者雷经天的故事搬上话剧舞台,以雷经天审断“黄克功案”的经历为主线,通过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课堂中的现代眼光回溯历史,展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法治建设的历史,展示以“人民为中心”的革命法治传统。

  舞台上,一群“00后”大学生演绎出一个个鲜活的角色,以剧中人身份,展示以“人民为中心”的革命法治传统,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老百姓订立一个新的契约、一个人人平等的契约故事。

  据悉,法治文化节期间全市各区统一开展一次法治文艺惠民活动。聚焦乡村法治文化,举办法治农家乐。开展群众原创的法治文艺作品征集大赛,组织优秀原创作品展评展演活动。推动校园法治文艺,开展“音乐法治汇”文艺演出,启动音乐法治课巡讲。

  此外,上海还将依据第二届上海法治文化节工作方案建立首批“红色法治资源名录”,做好红色法治资源的有序挖掘和保护利用工作。

  法治文化节期间全市各区统一开展一次“民法典宣传月”普法志愿活动。抖音、B站等视频平台开设“上海法治文化节”活动专题页。加大反诈宣传防范力度,开展全民反诈宣传活动。聚焦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开展专题研讨,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服务活动。引导人民群众提升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开展优秀宣传作品征集评选展播。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开展市民群众建议意见征集活动。

  长三角共建增强法治文化影响力

  日前,有一场特别技能培训大赛在“长三角毗邻区域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带”上举行。上海市廊下司法所和浙江省广陈司法所联合金山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与浙江浙平律师事务所在“山塘·法治加油站”共同组织开展毗邻区域人民调解员与乡贤能人技能培训。现场通过知识竞答和案例分析环节,让调解员更加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本次培训进一步激发了沪浙边界区域基层公共法律服务队伍的学法热情,为“长三角毗邻区域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带”建设夯实了人才根基。

  廊下镇位于金山区西南部,区域省际边界线长20余公里,南枕山塘河与浙江省平湖市广陈镇毗邻。近年来,廊下司法所立足乡村振兴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叠加的良好契机,深入推进毗邻地区,尤其是“明月山塘”景区跨边界法治化合作治理。通过法治路径打造各类毗邻工作平台,擦亮纠纷化解、法治宣传等各类公共法律服务品牌,不断充实“明月山塘·法治集镇”建设的内涵与外延,沿法治化路径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跨区域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

  基层依法治理的深入推进,既离不开“乡贤能人”这个关键要素,也离不开“治理平台”这个支撑根基。近年来,廊下、广陈两地司法所推动各类平台“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行”“一体化跟进”,既为广大“乡贤能人”构建了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循序渐进”的“上升通道”,又为“乡贤能人”搭建了发挥引领作用的“舞台”,更为广大村民群众搭建了法律需求便捷可达、高质高效、匹配精准的“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

  通过“山塘·法治加油站”累计向两地“乡贤能人”开展2轮调解技能比武,参与130人次,并开展“以案释法”“老法师谈解纷”等主题宣讲7场次。初次之外,两地建强毗邻区域“乡贤能人”发挥作用的舞台,两地联合为“邻聚里”村落议站定组织架构、定运行规程、定议事范围,针对村内14个“无序种植、无序堆物、局部脏污”的待整治点位制定“施工图”“工期表”,整治完成后,针对“脏污易反复”“堆放易回潮”“思想易松懈”等环境卫生“六方面”问题拟定了《山塘村环境卫生管理细则》,形成了“洁美乡村”的长效管护机制。

  而第二届法治文化节将进一步扩大长三角法治文化的影响力,将首次建立长三角法治文化共建共享联盟,召开长三角法治文化共建共享交流座谈会。组织《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学习宣传,举办长三角一体化法治研究论坛暨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实训基地签约揭牌仪式。开展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法治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长三角民办高校法治公益广告征集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