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救一个“溺水”人!

探访“海霞红”与“救援蓝”的平安故事
上海法治报 2024年05月17日 王菁

“海霞妈妈”平安志愿者服务队队员

救援队模拟海上自救演习

  □  记者  王菁

  “一分钟就能救一个人。摩托艇是海上最快的救援工具……”5月14日,温州洞头韭菜岙海边,溢香救援队队长杨森权和队员们向“点‘靓’平安海岸线”宣传报道采风团实景演示如何在一分钟内救起一个海上漂浮“溺水”的人。

  溢香救援队这片“救援蓝”是这座“海上花园”的一道靓丽的“枫”景线。在洞头许许多多用实际行动守护平安和谐的社会组织中,除了“救援蓝”,还有“海霞红”,两种颜色格外亮眼。

  当天,采风团继续探访温州洞头,感受“红”“蓝”两色的平安力量,探寻这座“百岛之县”背后的平安故事。

  “海上花园”闪耀“海霞红”

  走进洞头区“海霞妈妈”总部,采风团正碰上“海霞妈妈”调解工作室调解员王银玉正在化解一起邻里矛盾,很快,矛盾双方重归于好。

  “海霞妈妈”平安志愿者服务队是洞头传承海霞精神中最具代表性的队伍之一。“我们最早成立于1995年,由一群热爱公益事业的志愿者自发组成,当时称为夕阳红治安文明巡逻队。”王银玉介绍道,“现在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志愿者中有退休干部、退役女民兵、治安积极分子和热心群众。”

  目前,洞头区北岙街道主城区有注册队员648名,平均年龄52岁,有14个分队,12个项目服务小队,并在大门、东屏、元觉等街道(乡镇)设立分部,共计1800余人。

  “我们坚持定期走访一些重点帮教人员,陪他们谈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他们树立信心,重新回归社会。”王银玉说,“我们还会积极开展老弱病残和空巢老人贴心服务,经常带领团队人员到敬老院和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家中开展送温暖活动,有时个人捐钱捐物,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自己的余热。此外,每年都会组织队员欢送新兵、慰问老兵,经常到驻岛部队、武警部队开展活动,把暖心的关怀送进部队里。”

  守护平安的那一抹“蓝”

  走进洞头溢香应急救援队基地,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皮肤黝黑的杨森权前来迎接采风团。

  杨森权是洞头溢香应急救援队的队长,实际上,他并非专职的救援队员。换下“救援蓝”的队服,穿上西装,他是洞头溢香国际大酒店的负责人,更是这座“海上花园”的守护者。

  工作之余,杨森权注意到在“靠海吃海”的洞头,会因海上作业不当等引发一些意外事故,他心中成立救援队的种子便发芽成长。2017年,他自筹资金700多万元,购置冲锋舟、野外炊事车、消防车、GPS定位系统和实时追踪地图中控系统等专业救援设备,成立救援队伍。队员由搜救、通讯、医疗等社会工作人员组成,以企业员工、爱心志愿者为主,是属于公益性非盈利组织。

  2018年,温州市公安局洞头区分局挂牌成立洞头区溢香警企共建中心,救援队被正式纳入官方应急救援体系。

  “救援队更忙了,承担了30多项警情工作。2018年‘摩羯’台风时营救落水村民,2019年支援临海灾后重建,2020年元觉相思岙海上救援,还包括在春节假期营救迷失海上的渔民、被困礁岩的游客……除了参与突发警情救助外,救援队也积极参与警企共建,开展辖区范围内治安巡防,帮助本地民众摘马蜂窝、捕蛇、处置流浪狗等。”杨森权介绍道。

  2023年1月以来,救援队共参与救援次数468次,抢救人员共29人,抢救财产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