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王擅文 记者 徐荔
“对方说我的账号处于防沉迷状态,需要解除,不解除的话就报警,把我爸爸妈妈抓起来坐牢,还要赔钱,我很害怕,只能拿了爷爷的手机付钱。” 2022年6月22日,年仅10岁的女童贝贝(化名)在父亲的陪伴下至公安机关报警。
由此,一起以免费赠送游戏皮肤为诱饵,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诈骗案浮出水面。
年龄最小的被害人仅8岁
2022年,玩网络游戏的贝贝为了领取“免费皮肤”,扫了一个二维码,结果不但皮肤没领成,还陷入了“防沉迷状态”,需要付钱才能“解除异常”。贝贝支付钱款后,对方又以网络不好为由让她多试几次,但都无法解除。后来贝贝的父亲回来,询问这么多支出是怎么回事,她说了实话,才意识到被骗。
警方根据线索,查获涉案相关支付宝账户开户人员王某某,经审讯王某某交代,核心人员为蔡某某、洪某某,他只是听从二人“调遣”。同年7月2日,公安机关会同海南省公安机关对涉案的蔡某某等人进行规劝,同日所有涉案人员投案自首。
该案于2023年5月16日移送至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承办检察官经了解案情,发现该案中涉案被害人均为10岁上下未成年人,他们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被告人于网络上发布的诱惑性信息所欺骗,随后遭恐吓诈骗。被骗取钱财最多者达3万余元,而年龄最小的被害人仅有8岁。这是一起与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防范保护息息相关的特殊案件。
团伙平均年龄不到20岁
经查,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一犯罪团伙通过恐吓等手段骗取多名未成年人被害者15万元,而这一犯罪团伙成员本身平均年龄也不到20岁,最小者案发时仅17周岁。所有涉案人员都只有初中学历或初中肆业,年纪虽小,却早已无所事事。
根据涉案人员王某某回忆,2022年春节前后,自幼相识的几人聚在一起玩耍,有人抱怨钱不够花,蔡某某便提议“可以出去骗点钱”。蔡某某也承认这一情节,当时他将目光瞄准一款低龄向网络游戏,并提出将年约14周岁的小女孩作为主要目标。随后他给几人分派任务,蔡某某本人主要负责和被害人视频聊天,恐吓对方转账;洪某某提供诈骗二维码,购买作案所需的微信号等物品;其余人则在各大网络社交媒体软件中搜索与该游戏相关的短视频,并在下方评论区中物色目标。
王某某等人会以留言或私信方式告知被害人可免费获赠一款该游戏皮肤,低年龄被害者们往往无法判断网络留言的真实性,当他们回复消息询问领取方式后,王某某等人便与之聊天,确定对方的性别、年龄等个人信息,再将洪某某制作的二维码发给对方,让对方扫码领取。而被害人扫码后会被提示“领取失败且账户异常,需解除异常状态”。这一提示其实是洪某某所制作,被害人面对“异常”通常会感到害怕,再加上王某某等人在此时会要求他们添加解除异常的“专员”——蔡某某的个人微信,蔡某某便骗他们称“需按指令操作,否则账户将自动获取家人的信息并报警”,而所谓的“指令”便是让被害人给他发红包或扫码转账。简单的诈骗方式却因被害人均是判断能力不足的未成年人而屡屡得手。
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日前,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蔡、洪二人有期徒刑3年4个月至3年3个月不等,各处罚金1万元;黄某某等五人有期徒刑1年3个月至1年不等,并各处罚金5千元。检察机关同步开展追赃挽损,促使涉案人员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
检察官还通过与监护人沟通,告知强化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并劝导家长与孩子多多进行沟通,在遇到此类事项时未成年人应当及时与父母、老师等商量,切不可因一时害怕,隐瞒家人转账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