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沪尚新‘枫’景”

首站“板凳法庭”里体验调解“剧本杀”
上海法治报 2024年05月24日 沈媛

  编者按

  人民法庭是法治建设的前沿阵地,更是法治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时值第二届上海法治文化节,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市法治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办公室及市司法局等单位的联合指导下,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推出打卡“沪尚新‘枫’景”系列活动。活动广泛邀请社会各界人士组成4支“法治观察团”,在两周时间内先后走进4家法庭,通过走访参观、庭审旁听、“剧本杀”演绎、围坐话法等多种方式,沉浸式感受人民法庭的业务职能、特色亮点及创新探索,多维度体验深入国际化大都市“毛细血管”的“法之魅力”。

  即日起,本报将派出记者作为“法治观察团”一员,深度参与其中并推出体验式系列报道。

  □  记者  沈媛

  “他刚搬过来就把承重墙敲了,导致我家漏水,地板都泡变形了,必须赔我10万!”

  “啥是承重墙?我不知道!我敲我自己家的墙,关你啥事?”

  一张八仙桌,三条长板凳,5月16日下午,在位于佘山脚下的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佘山人民法庭“板凳法庭”里,一场沉浸式调解“剧本杀”正在上演,体验者是一个特别的“法治观察团”。

  作为第二届上海法治文化节重点项目之一——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主办的打卡“沪尚新‘枫’景”系列活动在此正式启动。由上海市人大代表、特约监督员、媒体记者、律师代表、网络博主、高校学生等组成的“法治观察团”,首站走进了松江区人民法院佘山人民法庭进行沉浸式“打卡”。

  据了解,接下来,还将有三支“法治观察团”在未来两周内陆续走进另外三家人民法庭,通过打卡集章、走访参观、庭审旁听、“剧本杀”演绎、普法拆盲盒等多种方式,感受上海法院人民法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探索和成效。

  首站打卡松江佘山人民法庭 沉浸体验纠纷调解“剧本杀”

  “原告老王和被告小李是楼上楼下的邻居关系,小李因为装修,敲除了房子的承重墙,导致老王的房间出现漏水,法官组织双方在‘板凳法庭’里进行调解。”在首站打卡现场,“板凳法庭”四个字吸引了“法治观察团”成员的目光,法官助理顾莎简要介绍了这场将要还原的真实纠纷。

  据悉,“板凳法庭”的现场实地位于佘山人民法庭辖区小昆山镇平复苑小区第四十七号楼的楼道里。一张桌子、几张板凳,搭建起一个临时法庭,法官和调解员坐到邻里中间,以唠家常的形式帮助他们解决纠纷。这一次,松江区人民法院把“板凳法庭”搬到了佘山人民法庭里,就是希望“法治观察团”成员通过角色扮演,沉浸式体验“板凳法庭”里的纠纷调解全过程。

  “今天,需要扮演的角色有原告、被告、法官、房屋质量检测人员和人民调解员,哪几位观察员想参加?”顾莎话音未落,“法治观察团”的成员们纷纷举手。“我来演原告老王”“我来做被告小李”,一眨眼,角色就被观察员们“认领”完成了。

  老王、小李和房屋质量检测人员坐两边,法官、人民调解员坐中间,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法庭”调解正式拉开帷幕。

  “他刚搬过来就把承重墙敲了,导致我家漏水,地板都泡变形了,必须赔我10万元!”扮演原告老王的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戴永欢激动地控诉。“啥是承重墙?我不知道!我敲我自己家的墙,关你啥事啊?”由网络博主欧文扮演的被告小李也瞬间进入了角色。

  眼看双方火药味越来越浓,扮演法官的顾莎连忙制止了双方的争论。“小李,根据质检人员意见,你拆除承重墙的行为与老王家房屋损坏间存在因果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你需要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

  经过紧张激烈的意见发表和调解,双方当事人对于矛盾纠纷解决达成一致意见。被告按照规定对承重墙进行修复,并赔偿原告损失4万元。

  “今天虽然双方都退了一步,但我们的调解却进了一步,邻里关系更是进了一大步。”体验最后,顾莎总结说。

  “这样一次体验完整地还原了纠纷的沟通和解决过程,让我们看到了法官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把纠纷化解在基层,把非诉机制挺在前面所做出的努力。同时,也可以看出‘板凳法庭’这样的模式是很有效的。”扮演房屋质检人员的年轻律师白翔非说。

  扮演被告的网络博主欧文说:“‘板凳法庭’把很多纠纷放在居民楼里调解,缓解了原告和被告的心理压力,也节约了矛盾双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真是太棒了。”

  成立于2012年的佘山人民法庭依山而建,下辖佘山、小昆山两镇,除受理辖区内各类民事案件外,还集中审理全区道路交通事故案件。

  “去年,我们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目标,成立了‘山中竹’法官工作站。”松江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昌介绍,工作站有机融合佘山大居“社区老娘舅”、小昆山镇“板凳课堂”等传统特色调解机制,将司法下沉和基层治理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立体式、全覆盖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新格局。

  活动中,“法治观察团”的成员们还相继参观了人民法庭、党建展示屏等,在廉政书廊里欣赏了佘山人民法庭干警的书法作品,在能望到佘山的“最美景观餐厅”拍照留念。活动现场,一款律政推理题材手游的人形立牌,还作为惊喜“彩蛋”引得不少年轻人打卡拍照。

  “我觉得很新颖,也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普法体验。”作为“法治观察团”成员的上海市人大代表杨灵芝如是说。

  上海共设39家人民法庭

  覆盖人口约1560万

  据介绍,此次佘山人民法庭打卡活动是打卡“沪尚新‘枫’景”系列活动的首站,接下来的两周内,由社会各界人士受邀组成的另外三支“法治观察团”,还将先后走进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月浦人民法庭、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自由贸易区法庭和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法院陈家镇人民法庭,沉浸式感受人民法庭的业务职能、特色亮点及创新探索,多维度体验深入国际化大都市“毛细血管”的“法之魅力”。

  在当天的启动会现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光贤,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张祎,松江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昌手持活动专属印章,共同向主视觉展板盖下首枚打卡章,顺利开启系列打卡活动。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余冬爱、法治宣传处(新闻中心)处长张海鹃共同向佘山人民法庭站“法治观察团”成员赠送了《图说·沪尚新“枫”景》宣传手册及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弘扬新风尚·小案大道理》普法案例手册。

  据悉,上海有9家基层法院共设有39家人民法庭,覆盖人口约1560万人。2023年,全市人民法庭共收案112500件,结案110377件,占下设人民法庭的基层法院民事案件收结案量30%以上。

  “人民法庭是上海法治建设的前沿阵地。我刚才也亲身感受了佘山人民法庭的创新实践,领略了强化基层依法治理、创新矛盾纠纷化解路径、坚持司法为民的法治魅力,让人印象深刻。”张祎表示,希望上海法院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努力为广大市民打造更多深受大众欢迎、人人皆可参与的法治文化活动。

  “无论是案件质效方面,还是在诉源治理和纠纷化解方面,人民法庭在全市法院审判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光贤强调,全市各人民法庭将进一步融入党委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主动参与基层矛盾纠纷隐患化解,积极开展巡回审判、送法下乡等法治宣传活动,努力为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