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上海金融隐秘而感人的红色过往

“认识红色金融 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社团党建主题活动昨日举行
上海法治报 2024年05月28日 陈颖婷

  □  首席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上海的金融是什么颜色的?昨天一场特别的社团党建主题活动道出了上海金融的红色属性。为赓续红色血脉,庆祝纪念上海解放75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上海金融法制研究会党工组与上海社科中心党总支、上海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党支部、上海通志馆党支部,在上海社会科学馆共同举办“认识红色金融  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社团党建主题活动。

  上海金融法制研究会学术委员会成员、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平同志所作的《建国初期私营金融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与启示》专题报告,道出了上海解放前后,金融行业的那段不为人知、又感人至深的过往。他以新华银行的成长史作为样本,解剖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公私合营银行参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过程。

  据刘平介绍,1914年新华银行在北京成立,随后总部迁往上海。它的存款总额在上海商业银行排行第四,但它的票据交换的量数排第一,解放以后新华银行是首批公私合营的银行之一,存款业务居上海首位。而在刘平看来,新华银行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其中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党组织的引领和工团妇等群众组织的配合。刘平介绍说,上海解放前夕,上海金融系统一直活跃着地下党,他们曾经在群众中组织了读书会等。1946年5月,新华银行正式成立了同盟福利会,该组织实际上是受中共地下党的管理支持,成为共产党领导群众开展活动的重要载体。

  为了迎接上海的解放,地下党组织利用福利会做了很多工作。首先,福利会向新华银行要求,把发工资的时间从每个月5号放到1号。“因为当时时局动荡,物价飞涨,党员们计算过每个月的1号跟5号的购买物品的价格要相差一半。”其次,为解放的到来准备好大量的粮食燃料,以确保平稳过渡。除此之外,新华银行的地下党组织成员写了一份材料,将行领导、行内资产、重要客户的机密都通过地下党组织转交到了接管上海的解放军手中。

  上海解放后,新华银行还吸纳了一个在解放战争时期为共产党输送物资钱财的同庆钱庄,将其命名为新华银行第一分行,体现了新华银行的社会责任感。

  尽管随着中国银行业体制的改革,新华银行的名字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刘平表示,从新华银行身上,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经济发展道路和金融业成长之路。它不仅支撑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并且在金融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为新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