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园欺凌说“不”!

“六一”送法“典”亮校园净土
上海法治报 2024年05月29日 谢钱钱

上海市政协委员张玉霞带来一堂反校园欺凌法治教育课 记者 王湧 摄

  □  记者  谢钱钱

  本报讯  “大家有没有被起绰号?你们喜欢别人起的绰号吗?”“你们觉得这只是民事法律行为吗?有没有涉及刑事?”“在这起校园欺凌的案件里,有一个群体其实是最多数的人。”……5月27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法治安全教育进校园“六一”主题活动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大礼堂举办。围绕“对校园欺凌说‘不’”主题,致力于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上海市政协委员张玉霞为同学们带来一堂触及心灵的法治教育课。

  活动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司法局指导,上海法治报社、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共同主办。

  “为什么校园里要遵循规则?”张玉霞用浅显易懂的开场向同学们介绍了规则的重要性,随后她直入主题,通过讲述真实发生的校园欺凌案例,向同学们普及了“校园欺凌”类型及相关法律知识。

  初中生买同学的“二手”球鞋、游戏卡带等竟“利滚利”负债7万余元,家长询问才知,孩子长期遭受校园欺凌……血淋淋的案例揭示了校园欺凌隐蔽、逐步升级的特点,以及对受害者造成的不可逆的心理伤害。

  在隐秘的角落,言语欺凌、肢体欺凌、社交欺凌等如何侵害孩子们?又是如何升级为更加严重的犯罪?真实的案例让同学们警醒,帮助他们深刻理解欺凌行为的危害性及其法律后果。

  来自工艺绘画专业的王苏同学表示:“需要注意的是,父母没有对孩子的生活、心理充分关心,以至于对孩子被欺凌的情况毫无察觉。如果以后遇到校园欺凌,不要沉默,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来自同专业的陈毓同学进一步表示,“学校、父母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自己也不应做冷漠的旁观者,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避免在校园生活中伤害到他人。”

  张玉霞强调,每个人都应成为“正义的旁观者”,在发现欺凌行为时勇于报告。

  活动结束后,不少同学主动走到前台向张玉霞咨询,“霸凌者在班级里向其他同学高调炫耀霸凌其他同学的情节,就不构成刑法中的侮辱罪吗?”……张玉霞一一给予耐心解答。

  目前《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从不同维度构建了防治校园欺凌的法律框架,既强调了对受害者的保护与救济,也明确了学校的责任以及对施暴者的法律后果,体现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全面保障。此次“法治进校园”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们对校园欺凌危害性的认识,更激发了他们学习、运用“法律武器”的热情。同时,也让在场的每一个人认识到,帮孩子们摆脱“沉默的噩梦”,守护校园这片净土,没有人是局外人,能做的,比想象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