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一个“D”找出31年前犯罪的“脸”

上海公安第一个追逃工作室——“刘思卿追逃工作室”挂牌成立
上海法治报 2024年07月16日 陈颖婷

  □  首席记者  陈颖婷

  每天在数以千计的老照片中寻找犯罪的“TA”;在细枝末节中抽丝剥茧“嗅”出罪犯的味道……这些都是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刑侦支队侦查一队追逃组探长刘思卿的工作日常。今年7月,上海公安第一个追逃工作室——“刘思卿追逃工作室”挂牌成立。作为工作室的“掌门人”,这位90后刑警探长在追凶查缉中,究竟有哪些“法宝”?昨天,记者来到了“刘思卿追逃工作室”一探究竟。

  天生的“猎手”“嗅”出罪犯的“味道”

  命案必破,有逃必追。翻开刘思卿的工作笔记,8字信条跃然扉页。“他对人脸识别有着特别的天赋,常常一眼就能甄别出老照片中嫌疑人。”宝山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刘欣形容这位“徒弟”为天生的“猎手”。

  2020年初,刘思卿跟随着同事一起到宝山某农宅例行走访在逃人员钱某的大哥,在聊天之余他发现了放在旧报纸堆里的一本通讯录,趁钱某大哥不注意,他迅速翻开浏览,被首页上一串没有备注姓名的手机号码吸引,旁边用铅笔淡淡标注的字母“D”让他产生怀疑,于是不露声色地默背下号码。一查看到这个号码所对应的头像照片,刘思卿就知道这个案子要破了。尽管案发过去了31年,钱某的模样也发生了变化,但刘思卿却一眼就比对出他就是在档案照片中看了无数遍的那张脸。最终,案件侦破,该男子正是潜逃了31年的钱某。原来通讯录上的“D”字母代表了“弟”。

  “七大战法”找到了“套牌人”

  在从事追逃工作的6年中,刘思卿从500余个追逃案例中总结提炼的“追逃七大战法”为这一“追逃实验室”注入了战法样本,全局刑侦民警和追逃骨干都能带着“死结”进来寻求“新解法”。

  今年3月,刘思卿和同事们将一名在宁夏银川犯案后逃亡近20年的逃犯常某在山东巨野抓获。

  据宁夏警方通报,常某和妻子育有2男2女,其中大女儿近期在上海宝山活动,因此向宝山警方发来协查。刘思卿立刻着手从初始案卷开始分析案情,他发现,这名在自己辖区活动的“大女儿”不仅和其他兄弟姐妹保持着日常互动,还和三妹“婉婉”有着密切联系。初始户籍档案明明只有2个姊妹,逃亡在外20年的常某怎么可能再育一女?

  经过调查得知,“婉婉”是常某的“套牌”工具人,4名儿女经常交流的“婉婉”就是常某本人。春节期间常某的4名儿女与“婉婉”相约在山东巨野“逛大集”,上海警方立刻将情况通报给山东警方,最终成功在3月14日将常某抓获。

  刘思卿日常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分析“样本”,有赖于完备的“一逃一档”支撑。2022年以来,追逃探组已为150余起案件升级电子化档案。以电子档案中的底档身份图片为例,刘思卿和战友们对电子素材进行彩色化、清晰化处理,实现档案迭代升级。仅2023年,宝山警方就依靠“电子追逃档案库”清理积案4起,抓获潜逃十年以上的逃犯1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