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店遭仿冒面临取证难 巧妙进行公证获赔偿和解

上海法治报 2024年07月22日 洪稀涛

资料图片

  □  上海君悦律师事务所  洪稀涛

  不仅热卖的商品会被仿冒,生意兴隆的店家也会遭遇“山寨版”,也就是利用相似的店名、店招乃至店铺装潢以假乱真。对遭遇侵权的商家来说,维权面临需要投入成本且过程繁琐、取证艰难等困境,尤其是对于取证,往往需要采用非常手段。

  终止合作开店

  对方自立门户

  王先生在浙江某地经营一家颇具知名度的美容美发连锁店,连锁店使用的商标是王先生以个人名义注册的。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通过优质的服务,美发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品牌在当地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在打开一定知名度后,王先生和刘女士进行了经营合作,并许可对方使用自己的商标,双方一连开了四家连锁直营店。

  随着合作的深入,两人发现彼此的经营理念存在较大差异,而且难以取得共识,便协商终止了合作关系。

  然而,半年后王先生忽然得知,刘女士也自行成立了一家美容美发公司,并将他注册的商标作为美发店的商号使用,开设了好几家直营门店。

  除此之外,门店的外墙、店内宣传资料以及出售的美容消费卡上,使用的都是王先生注册了商标的标识。

  王先生又气又急,连忙找到我们,希望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通过法律途径起诉对方,要求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

  商号已经更换

  取证面临难题

  我和同事分析案情后,认为要认定对方侵权,必须先锁定侵权的主体,因为光起诉门店意义并不大。据我们了解,当地美容美发门店的注册经营者多为个体工商户,就算能证明其存在侵权事实,将来损害赔偿的实际执行也是个未知数。

  因此,必须先锁定刘女士的公司与具体美容美发门店的关系,进而向公司索赔。

  为此,我们到相关的市场部门进行了调查取证,发现刘女士公司的注册地址就是一家位于闹市区的门店。这样一来,我们就获得了该公司与门店经营主体的信息,便于我们今后提起诉讼。

  但从市场部门调出的公司档案中也有一个对我们不利的发现,那就是这家公司刚刚进行了商号变更,启用了新的商标作为公司的商号,不再使用王先生注册的商标作为商号。

  照此看来,很可能刘女士已经意识到,自己擅自使用王先生的注册商标被发现了,因此悄悄动了手脚。

  为了进一步锁定证据,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位于闹市区的这家门店进行实地查看,发现这家门店醒目的招牌果然已重新换过,换成了刘女士公司自己的商标。这下,我们的取证和维权工作似乎一下子进入了死胡同。

  如果照此情形起诉到法院,就算我们能证明刘女士的公司曾经使用过王先生的商标,但由于目前已经全部更换,那么要求“停止侵权”显然已无法成立。至于损害赔偿的数额不但难以计算,而且法院支持的数额不会很高,起诉的意义基本不大了。

  我和同事商量后,认为唯一的突破口应该在美容消费卡上。

  众所周知,美容美发连锁店都十分热衷于推销消费卡,此类消费卡是供长期使用的,因此即使换了店招,新卡与旧卡之间肯定还会有衔接过渡的过程,旧卡应该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只要能证明旧卡还能用,那么就等于掌握了该公司侵权事实的确凿证据了。

  问题是,我们上哪里去找这样的消费卡?又该如何证明对方公司仍在发放和使用能证明侵权行为的消费卡呢?

  假扮顾客取证

  对方赔款和解

  经过一番商议,我们决定兵分两路。

  同事靳律师先以帮女儿咨询为由前往打探虚实,等确定旧卡确实可以继续使用后,再请公证人员前去做现场公证。因为万一对方已经全部停止旧卡的使用而换发了新卡,侵权证据也就无法取得,那么找公证人员到场也就失去了意义,相关费用的付出也就不值得了。

  早上10点多,靳律师独自来到这家门店,以普通顾客的身份前去咨询:“我女儿向朋友借了一张你们这里的美发消费卡,但不小心弄丢了,能补办么?”

  见有生意上门,客服小姐很热情地接待了他,并表示可以补办。

  当靳律师提出要看一下消费卡时,客服小姐拿出的消费卡果然已是新的版本。

  于是靳律师又提出:“因为我女儿借用的是你们之前的那种卡,所以想补一张与以前一模一样的,这样她朋友就不会发现丢卡的事了。”

  客服小姐于是打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沓捆扎好的绿色卡,靳律师一看,果然就是原来用的旧卡。

  在看到旧卡的确可以继续使用甚至补办后,靳律师说:“没错,我女儿用的就是这种卡,下午我就让她来办。”

  我们随即联系了当地公证处的公证员,把需要公证的事项详细地与公证员进行了沟通。

  当天下午2点,我带着公证处的公证员直奔该门店。

  我看到大幅醒目的海报、标识以及宣传资料,上面仍使用王先生的注册商标作为商号。

  我开门见山地表示,自己把借朋友的美容卡弄丢了,所以想补一张和之前一样的卡。

  由于早上靳律师已就此事来咨询过,所以没有费多大周折,客服小姐当即为我补办了一张。

  随后,客服小姐将一张小票和补办的美发卡交给了我,上面清清楚楚地显示着办卡的时间、地点和卡的类型。

  办好卡后,我们随即动身离开。整个过程,在我身边的公证员全程见证。而且,从现场封存的宣传资料上可以看到该公司在当地还有好几家门店,取证行动大获成功。

  经过充分的准备,我们将刘女士的公司起诉到当地法院。得知被诉以及我方掌握的证据情况,对方主动托中间人来传话,表示愿意给与一定的赔偿并与我们和解。

  最终,双方在法院的主持下达成了民事赔偿调解协议,案子顺利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