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企业对过度调研说“不”的勇气

上海法治报 2024年07月23日 谚路/宋波/余明辉

  近日,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发布的涉企活动统筹监测系统,企业可拒绝政府调研引发社会关注。该系统由全省营商环境部门统筹,统一管理各类涉企调研活动,并通过“预约制”来组织和协调调研。截至目前,在该系统上共开展活动6090次,发起活动被拒67次,统筹活动57次。

  让企业成为自行决定是否接待“客人”的“主人”

  政府部门制定涉企政策应该更多开展企业调研,邀请企业代表参与座谈,使相关政策更加“接地气”。政府部门调研企业,也体现出对营商环境和企业诉求的重视。

  与此同时,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通过调研及时发现、关注和解决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但是,不少政府部门的所谓调研却有名无实,甚至严重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很多调研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对企业没什么帮助,反倒徒增负担。

  还有一些政府部门不遵守企业安全生产和商业秘密保护的规定,在调研检查时给企业带来难以预料的安全风险。

  各级各部门在企业调研检查方面缺乏协调,临时起意安排调研,多头调研、重复检查的情况时有发生,成为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近些年来,“双随机一公开”“触发式监管”、信用监管和综合监管等新型监管模式的推行,有效遏制了执法检查存在的问题。但是,政府部门随意调研企业的问题,却还是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海南省的做法是把政府多头调研整合为归口统一调度,将相近的涉企调研加以整合,避免企业逐一接待可能带来的困扰。

  更为重要的是,涉企活动统筹监测系统让企业成为自行决定是否接待“客人”的“主人”,使他们重新获得本应就有的“主人翁”地位,也赋予其“下逐客令”的权利。

  海南营商部门赋予企业说“不”的权利,请企业来评判是否接待政府调研。这改变了企业被动接招的局面,也强化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性。

  毫无疑问,海南的这个做法值得肯定。通过统一归口管理与调研预约制,该系统解决了“调出多门”的问题。因此,该做法的推广意义较大,也有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的价值。

  还需要更多配套制度保障

  面对过多过频的无谓政府调研,企业往往有苦难言,敢怒不敢言。一方面,企业在办事方面可能有求于政府部门,担心拒绝政府要求而得罪人。另一方面,和政府部门不配合,也让企业害怕被打击报复,被人“穿小鞋”。如何才能让企业敢于拒绝政府的不合理调研要求,对政府部门说“不”,除了就事论事地予以规范,还需要更多配套制度保障。

  好制度能否有效运行,取决于政府部门贯彻落实的决心与能力。营商环境部门能否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为企业不受无谓的干扰保驾护航,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涉企活动统筹监测系统能否坚持下去。尤其是来自上级政府部门的临时要求和个别领导的“打招呼”,就可能让营商部门难以招架并不断破例,也会让好制度难以坚持下去。

  与此同时,什么是必要的调研,什么属于不必要的检查,政府部门还缺乏共识和标准,也会使政策执行面临模棱两可和左右为难的尴尬。

  虽然该系统为企业筑就了一道“防火墙”,但是人情社会意味着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企业依然担心拒绝政府调研诉求可能带来的风险。

  当然,到企业调研并非完全一无是处,也不应对其“一刀切”。确有必要的调研还是要予以保障,这有助于政府部门倾听企业心声并解决企业诉求,也会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

  通过涉企活动统筹监测系统收集的大数据,可以加以挖掘、披露和利用。这既可以监测和诊断政府调研检查存在的问题,也能够约束政府部门非必要不调研。

  此外,调研检查不是必须实地和现场进行,政府部门完全可以创新调研方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调研。政府部门要适应数字时代的治理模式,更多通过非现场调研和不见面检查来完成工作。综合新京报等  (谚路  整理)

  烈日之下,户外劳动保护不应有“死角”

  □宋  波

  “我们每个月的工资是固定的,没听说有高温津贴。”近日,某地小区保安张大爷对媒体说,他从事保安工作已有3年,未收到过高温津贴。

  入夏以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一些户外劳动者不得不直面骄阳的“烤验”,他们或是挥汗如雨的建筑工人,或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配送员,亦或是坚守在景区为游客服务的导游……这些劳动者用辛勤的付出,为社会的正常运转默默奉献。

  然而,在这份坚守背后,却隐藏着一些劳动权益保护的“死角”。一些劳动者的高温作业劳动保护权益,并未得到应有的保障。有的导游从事自由职业,因缺乏劳动合同而享受不到高温津贴;一些单位以清凉物资冲抵津贴,让劳动者的权益大打折扣;还有的户外劳动者,因认定流程、鉴定程序等限制,出现热射病等职业性中暑后,面临认定难、维权难等问题。

  针对当前就业形态的灵活性和多元性趋势,劳动保障部门应持续完善高温作业劳动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优化认定程序、简化认定条件,明确用人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为劳动者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确保更多户外劳动者享受正当权益。同时,对于那些拒不履行义务的用人单位,市场监管和执法部门必须加大处罚力度,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用人单位应合理设计高温条件下的工作程序,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作息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安排户外作业,并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防暑降温用品和应急药品。同时,要严格遵守相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确保每一分津贴都能准确无误地发放到劳动者手中,让清凉成为实实在在的关怀,而非空洞的承诺。工会组织应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督促用人单位落实高温作业劳动保护措施,为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当然,劳动者自身也应增强维权意识,学会保留考勤表、工作环境温度等关键证据,敢于维权、善于维权,确保自身权益真正得到落实。同时,要学习一些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在高温环境下能够安全、健康地工作。

  烈日之下,每一份坚守都值得被尊重与呵护。让我们携手行动,通过制度的完善、部门的协作,共同为户外劳动者撑起一片清凉的天空。

  多方合力  遏止对“超雄”妖魔化的现象

  □  余明辉

  近日,“家属称希望不要妖魔化超雄综合征”话题冲上热搜。事情的起因是孕妇陈女士(化名)到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接受产前检查,被告知胎儿推测为XY与XYY嵌合(XYY就是普通人所说的“超雄综合征”)。她将此事发到社交平台求助,没想到超过18万网友留言中大部分是劝她“打掉”,有网友留言:“超雄犯罪率很高”“生下来就相当于在所有人身边安一个定时炸弹”。陈女士在不久后更新视频称决定终止妊娠,同时希望网友不要再妖魔化“超雄”。

  重庆某公立三甲医院产前诊断中心的蒋医生对超雄综合征进行了解读,她表示:“胎儿XYY染色体很常见,绝大多数孕妇是选择保留这类宝宝的。”

  “超雄犯罪率很高”“生下来就相当于在所有人身边安一个定时炸弹”……这些极端的言论,不仅缺乏对医学知识的尊重,更是对陈女士及其家庭的不负责任的言论打击。面对网络汹涌舆论,以及陈女士最终决定终止妊娠这一结果,不禁让人思考:我们是否正在无形中成为“网络暴力”的推手?

  首先,必须明确:超雄综合征并不意味着必然的犯罪倾向或社会危害。医学研究表明,XYY染色体的男性在智力、身体发育等方面与常人无异,他们同样能够融入社会,过上正常的生活。将超雄综合征与犯罪率挂钩,是一种歧视和偏见。

  在这场风波中,我们看到了网络舆论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网络为信息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人们可以迅速获取各种信息,并进行广泛的讨论;另一方面,网络也放大了某些极端声音,使得原本复杂多元的议题被简化、标签化,甚至引发恐慌和误解。

  要遏止这种对“超雄”妖魔化的现象,需要多方合力。首先,医疗机构和专家应加强对超雄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的科学普及,让公众了解到这类情况并非洪水猛兽,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其次,网络平台应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对于明显误导公众、制造恐慌的言论进行及时干预,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和理性。

  此外,每个个体也应提高媒介素养,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不盲目跟风,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面对类似“超雄综合征”医学议题,应保持理性和同情心,给予当事人足够的支持和理解,而不是落井下石,加剧他们的困境。

  陈女士的遭遇是个警钟,提醒在网络时代更应珍视言论的责任和边界。有关方面不能让网络成为散布恐慌和歧视的工具,而应努力将其打造为一个传播知识、增进理解、促进社会和谐的平台。只有以开放心态去面对未知,以理性态度去分析问题,以同情眼光去看待他人,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和谐而富有包容性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