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共水域如何更好服务于民?

探索公共水域平安有序使用的“杨浦模式”
上海法治报 2024年08月30日 夏天

新江湾城公园公共水域,平安志愿者与市民志愿者共同维护水岸环境

新江湾城公园公共水域,市民在开展桨板运动 照片均为记者 夏天 摄

  □  记者  夏天

  “划着桨板穿梭于波光粼粼的河面,水清岸绿、芦苇茂盛,一切都是那么原生态……”市民陆先生是一名桨板运动爱好者。近来,他有了一个绝佳去处——位于杨浦区新江湾城公园内的一片公共水域。“划累了,就悠然地坐在桨板上,躲在岸边树荫下乘乘凉,喝点饮料,吃点零食,享受悠闲时光。”免费且自由的下水体验,优质的生态环境、完善的安全保障,让陆先生等桨板玩家交口称赞。

  近年来,随着上海的公共水域越来越“水清岸绿”,市民的亲水活动逐渐活跃。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如何在保证市民亲水自由的同时,又保障他们的亲水安全?在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提出五周年来临之际,记者来到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探寻公共水域平安有序使用的“杨浦模式”,感受“人民水岸,服务于民”的人民城市理念在这里落地生根。

  “自然生长”的亲水活动存一定风险

  2021年,上海市正式发布了《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把“一江一河”(黄浦江、苏州河)打造成为人民共建、共享、共治的世界级滨水区。

  近年来,围绕市民如何在公共水域平安有序地开展亲水活动,多有讨论。管理部门和市民的分歧点,主要集中在水质难保健康,以及河道安全设施不足这两方面。市民也纷纷表达了希望政府通过协商方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来解决问题的诉求。

  而作为上海中心城区内的重要湿地,拥有11条河道、72万平方米水域面积的新江湾城街道,也面临着公共水域如何平安有序使用的难题。

  “比如有的河道,部分河段是居民小区的‘内河’,桨板爱好者等于是在自家小区里出航。然后他们划着划着,就到了小区外部的公共水域。”街道管理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但是天然河道中密布杂草、暗流、树枝,以及下水过程中湿滑的河床,都对市民的人身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政协委员的注意。在九三学社杨浦区委于2023年向区政协提交的一份集体提案《打造人水和谐的蓝绿空间——关于提升新江湾水域开发管理模式的建议》中写到:“随着水域水环境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和近年来的河道疏拓,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蓝绿廊道。周边居民与水域的互动已经不局限于简单的沿河漫步,更多自发形成的水上运动(如浆板、皮划艇)、自驾野营等多种形式,已经成为小红书上的网红推荐点。”

  但与此同时,“大部分在新江湾城公园进行桨板、皮划艇运动的人群都是自发组织,选择合适的水域就下水活动。水上运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人群在不佩戴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入水,一旦落水,救援不及时的情况下就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包括湿地环境中可能存在蛇、虫等生物,也有一定的危险。”

  不同亲水活动间也有矛盾产生

  此外,自然生长的亲水活动也给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一定冲击。家住新江湾城公园旁某小区的陈女士就告诉记者:“之前来玩亲水项目的人,有的走后把垃圾留在水中,破坏我们本该优美的水岸居住环境。”政协委员提案中也指出:“新江湾湿地是上海难得的一处位于中心城区的生态空间,是近年来环境改造、生态保护的典型。有大量的野生动植物生存其中……若大量人群的进入,随意采摘植物、丢弃垃圾、踩踏草地等问题也可能对湿地生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同时,不同类型亲水活动爱好者之间,混杂在一起时也会有矛盾产生。桨板爱好者司先生告诉记者:“比如岸边有钓鱼的、拍水鸟荷花的,我们的船经过,可能干扰到他们的鱼群、镜头,有的人就会对我们言语攻击。”

  此外,之前各条线的城市管理人员出于安全因素,对司先生等桨板爱好者进行引导和劝离。“虽然我们早就研究过河道条例和有关法律,咨询过专业法律人,开展水上桨板运动不违法。但一次又一次被岸上的工作人员提醒,总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情。”

  设立水上运动中心,合理引导市民亲水需求

  那么,如何让鱼翔浅底、水清岸绿的新江湾城公共水系有序满足人民群众的亲水需求和热情?九三学社杨浦区委建议:结合新江湾河道湿地的具体情况以及生境保护要求,划定允许进行水上运动的水域,开展各种形式的水上运动,并做好环境监管和安全预防。同时,结合水上运动、露营、慢跑等活动,在新江湾区域合适的场地建设休闲基地,配套相关服务设施,增加社区生活的亮点。

  来自市民的活动热情和政协委员的真知灼见,引起了杨浦区的重视。堵不如疏,经过相关多个部门和企业的商讨、协调,以新江湾城公园改造为契机,水上运动中心今年在市民们的期待中正式亮相。

  据介绍,水上中心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市民的需求,不仅提供了舒适的运动环境,还配备了专业的教练团队和完善的服务设施,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和水平层次的市民进行桨类运动的需求,市民可以在这样一个全新的运动休闲场所,享受专业的运动指导、贴心的服务和安全的保障,也为全民体育建设、培养未来的水上运动职业人才打下了基础。

  “区里专门调研了我们居民的需求,没想到那么快就变成了现实。”陈女士表示,之前居民就很喜欢来水域周边游玩,但带着孩子一起时,就会担心安全问题。“如今,水域周边建起了不少水上平台和栈桥,到了晚上有景观灯光,非常漂亮,让我们夜间也可以沿着水岸散步。”

  “现在,我们的管理人员可以把在其他区域划船游玩的市民引导到水上运动中心来,同时在水上运动中心区域,也不再开展垂钓等活动,避免了市民间的相互干扰。”街道管理办表示。

  完善“人防”创新“技防”,享平安生态红利

  除了专业运动指导的保驾护航,作为属地的新江湾城街道也持续在公共水域平安建设领域发力,保障市民的亲水活动安全。据街道平安办介绍:“我们在落实‘河长制’的同时,广泛发动社区、公园、商户等群众力量,成立了新城‘啄木鸟’‘河道守护者’‘候鸟’等平安志愿者团队,沿水岸进行日常性巡逻维护,制止不文明行为,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努力让每个市民群众不仅都能享受生态红利,也能感受到平安建设所带来的成果。”

  家住新江湾国际公寓的李先生就是“啄木鸟”平安志愿者团队的骨干。他说:“大自然赐予我们如此美好的自然资源,作为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就更要力所能及地干点事,担当起我们的义务,在日常巡逻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清理垃圾,维护好水岸自然环境。同时,亲水安全问题大家大家都很关心,我们也会劝导大家遵守秩序,正常开展活动。”

  街道平安办还表示,除了“人防”外,新江湾城不断加强“技防”,在全区首创无人机应用系统,积索“北斗”智慧化水域巡检应用场景,打破原有单一的“平面检查”模式,拓展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空地一体巡查和定点监控模式。同时,推进河道管理、安全防范、平安宣传等功能的有机结合,让智慧科技切实赋能平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