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小事 就爱找这个“老娘舅”

——记上海市天一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陆艳
上海法治报 2024年09月18日 陈颖婷

  □  首席记者  陈颖婷

  “小陆律师,这个拆迁的钱啥辰光好到手里啊?急得来。”“阿拉老欢喜侬的普法节目,有个法律问题我想问问侬呀。”……阿姨爷叔口里的“小陆律师”,是上海市党代表、上海市天一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陆艳。

  “以法为基础、以情为依托、法在理中走,情在调中留”,这是陆艳十多年来参与媒体和基层一线法律调解时最喜欢说的口头禅。

  把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近年来,上海城市更新的力度不断加强。为旧区改造提供全程法律服务是陆艳所在事务所的业务之一。2005年虹口区“虹镇老街”地块征收时,她还是一名助理律师,到2019年黄浦区“宝兴里”地块征收时,她已成长为旧改项目律师团团长。在早期的接待咨询中,陆艳发现,由居民家庭矛盾引发的动迁法律纠纷正成为影响动迁进程、破坏区域稳定的突出问题。诉讼不是最好的解决途径,如何节约司法成本、维系家庭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的问题摆在了她的面前。

  于是,陆艳带领团队在虹口区部分征收基地创设“家庭纠纷调解室”,党员律师先行,为居民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争取把纠纷化解在家门口。这一做法在事务所参与的50个旧改项目上全面推广,团队至今接待居民咨询上万人次,达成调解协议占六成,良好的口碑带来了更多业务和荣誉。

  2021年4月,虹口区在全市首创的旧改基地移动党群服务站成立,随后,陆艳将法律服务工作室和劳模工作室也安在了党群服务站,免费为辖区百姓的法律问题支招。工作室共有10名骨干律师组建成志愿者团队,其中80%是党员,女性4人,平均年龄35岁。团队每周二义务接待老百姓,仅半年时间便参与调解了600个家庭,达成调解协议比例近六成。

  工作室还深度参与虹口律师行业网格化党建工作,探索运用法治建设强化基层社会治理,让百姓切实感受到法律服务就在身边。2023年“陆艳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评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

  组团义务普法,深入服务基层

  “很多青年律师觉得在执业初期,公益做得多了,时间被占用得多了,业务肯定会受到影响。我觉得恰恰相反,公益赋能会让青年律师获益不少。”陆艳告诉记者,2007年,天一律师事务所考虑到所内40多名成员中,青年律师占有30多人,鉴于这一现状,天一律师事务所成立了青年律师会。

  2008年,在时任所团支部书记陆艳的倡导下,事务所发起成立了天一青年法律宣讲团。12年来,宣讲团深入社区、机关、企业、学校,举办各类义务法律宣讲活动共2000余场,陆艳个人承担了其中的600余场。

  陆艳针对不同宣讲受众群体开设的《生活中的法律》《民商事纠纷调解》《社区工作法律基础》等常态化课程,受到大家好评,积极推进了法治社会建设。陆艳还接受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广东广爱基金聘请,在“律政先锋计划”中担任代教律师,并担任上海铁路运输法院诉调对接中心特邀调解员等。

  借助媒体平台,化解社会矛盾

  媒体法治栏目,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担着法治宣传、普法教育的重要功能。

  多年来,陆艳参与东方都市广播《东方大律师》的节目制作,就此走上借助媒体平台,化解社会矛盾的道路。

  在许多个周末,陆艳都放弃自己的休息,赶到媒体录制节目。从2010年开始,她已经录制相关法治栏目节目3000多条,为老百姓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解答,并当场为2000多名当事人义务现场调解,签署调解协议书。

  作为一名党员律师,陆艳时刻把公益法律服务放在首位,为社会弱势群体仗言,为法治中国建设服务,为社会公平正义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