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雪道的尽头不再是医院

本市拟将冰雪项目科学运动方法纳入公共体育服务配送课程 
上海法治报 2024年09月18日 陈颖婷

本月,位于临港的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耀雪冰雪世界正式开业

  □  首席记者  陈颖婷

  随着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进入新时代。滑雪也成为许多年轻人喜爱的运动休闲方式。

  今年9月6日,位于临港的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耀雪冰雪世界正式开业,吸引了大批滑雪爱好者的眼光。然而在试营业期间,滑雪场频发的事故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人们意识到,在感受雪上“起飞”的同时,危险也并存。如何让广大爱好者既能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速度与激情,又避免相应的运动损伤呢?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建议。近日,相关部门对该建议进行了回复。

  雪道的尽头是医院?

  随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带来的热潮,冰雪运动在广大青少年中快速推广。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作为中国发展的龙头城市,也在推广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包括上海市民的健康运动理念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对于未成年人,冰雪运动也是突破上海季节限制,让青年学子有更多锻炼运动的很好契机。”市人大代表俞秋静指出,在滑雪场或者那些真正的冰雪世界中,尽情感受雪上“起飞”的同时,运动危险也无时不在。“雪道的尽头是医院”,滑冰滑雪运动中最常见的伤害就是关节损伤。

  为此,俞秋静建议进行普适性冰雪运动安全教育。利用各方面多媒体和融媒体渠道,进行微视频和小专题教育,让大众了解科学知识,建立正确运动理念,减小运动损伤出现概率。

  同时,她建议形成冰雪运动健康孵化场。发挥冰雪运动学校专业学生特长,“一些冰雪运动专业学校内,部分学生由于课程设置和运动训练,已经具备一定冰雪运动能力,也对运动意外伤害具备防患能力。由他们组成志愿服务队,宣讲相关知识,既能将自己的专业进一步扩展,又参与了社会公益活动。”

  除此之外,本市还应建设专业场馆的专业医疗保障。在俞秋静看来,一般场馆备有小诊所,配备有疑似骨折所需固定的支具,能简单处理伤情,但进一步治疗还需至医院。因此对于专业场馆的资质认定中应包括医疗保障的配备,提升健康安全系数。

  俞秋静表示,培养健康运动从小开始的理念要循序渐进,有很多运动损伤都是因为设立的目标不够合理。

  市教委:上海已有市级以上冰雪特色学校近百所

  市教委在答复中表示,近年来,市教委会同市体育局积极推动校园冰雪运动普及发展,为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首先是做好冰雪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国家级及市级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指导学校开设冰雪课程并不断提升教学效果。目前,本市已有市级以上冰雪特色学校近百所,在市、区两级布局形成了由7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等学校为引领的冰雪项目“一条龙”布局单位。

  同时,本市还加强运动意外伤害防范,要求学校严格落实运动安全管理要求,加强运动器材管理和检查,加强对体育教师、教练员及卫生保健人员等的培训,加强学生运动安全教育,促进掌握安全常识和技能,提高运动伤害防护意识,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等。

  下一阶段,市教委将进一步健全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包括冰雪项目在内的运动意外伤害培训,并利用电视、报刊、媒体等多渠道就相关运动健康知识和技能进行社会宣传,形成各方面共同支持青少年科学参与冰雪运动的良好氛围。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专业院校的合作,发挥相关师生在赛事组织、志愿者培训以及运动安全知识普及方面的作用,鼓励相关院校结合实际强化冰雪运动安全等知识内容的教育教学。

  市体育局:加大冰雪运动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力度

  市体育局表示,上海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工作部署,努力打造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桥头堡,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市体育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努力推动冰雪运动规范有序发展,引导市民在享受冰雪运动快乐的同时,降低运动损伤风险,推动冰雪运动健康关口和安全管理关口前移。持续加大冰雪运动项目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力度,帮助市民正确认识和有效预防冰雪运动损伤。

  本市还将推动健康向上的冰雪运动项目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以及“上海体育”“科学健身加油站”等微信公众号开展冰雪运动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宣传,将冰雪运动项目推广及其科学运动方法纳入公共体育服务配送课程,通过举办冰雪运动知识讲座、冰雪运动技能培训等形式,帮助青少年、社区居民、职工等人群提高科学健身素养。引导和支持冰雪运动协会等行业组织、企业、学校等加大冰雪运动技能科学化、规范化教育和培训力度,指导冰雪运动场馆完善专业器材设备和人员配置、医疗救护等安全服务保障,更加注重对从事冰雪运动的人员进行相应防护知识和技能的专项培训,向市民和冰雪运动爱好者传授冰雪运动的科学方法,加强冰雪运动监督管理和指导,推动冰雪运动更好造福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