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位消费者投诉称,家中未成年人在使用喜马拉雅APP、喜马拉雅儿童APP的过程中接触到涉及色情、低俗等疑似违规内容,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近年来,我国“声音经济”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市场乱象。记者了解到,以喜马拉雅为例,相关问题除了涉及平台不良导向内容外,还存在会员权益争议、课程培训虚假宣传等问题,遭到大量消费者诟病。
记者了解到,当下视频,音频等平台都将未成年人保护作为重点发力方向。但多位消费者表示,家中未成年人在喜马拉雅儿童APP上接触到了涉及家庭伦理、暴力、道德观等方面的不良内容。
一位消费者表示,在儿童睡前故事《豆小米上学记》二年级篇第88集中,“豆小米闯红灯致使老人被车撞”的情节描述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行为塑造;另有消费者表示,在超百万播放量的《同桌好朋友》第79集中,出现了“妈妈要是死了,东西是不是都是我的了”“妈妈不要死,你还没告诉我手机密码”等台词,疑似进行不良导向;还有消费者投诉称,在面向6-9岁儿童的《可笑三兄弟》专辑中,“嘴巴要缝针”“脑袋被夹真快乐”“厕所里的恶战”等章节存在涉及家庭伦理、打架及令人“生理不适”的相关内容。
而之前,更有消费者在小红书、黑猫投诉等平台称,孩子曾在喜马拉雅儿童及少儿频道,遇到关于“罂粟花”“母亲出轨”等不良内容。
专家指出,未成年人保护如今已经成为各行业关注的重点,不容一点死角,这也是家长的底线,“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极易被不良内容所影响。平台不能因为设置了所谓的青少年模式,便忽略对主平台内色情、低俗内容的监管,清朗网络环境应从一点一滴做起。”
然而,消费者无奈地告诉记者,喜马拉雅的内容监管存在很大漏洞,“大多数举报就像石沉大海。有的内容即便现在下架了,隔两天换个名字、改一点内容,照样又能光明正大重新上架。”
(来源:消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