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总部大楼附属绿地实现开放共享 记者 季张颖 摄

市民抱着孩子在“薇花园”里散步 记者 季张颖 摄
□ 记者 季张颖
秋日的申城,清风暖阳。昨天上午,在杨浦区黄兴路国权东路路口东南角的“薇花园”里,牵着“毛孩子”、推着婴儿车的市民不时在此闲庭散步。开放式的步入环境、环形的花坛座椅以及无障碍的坡道,将市民理想中的“街心花园”搬进了现实……
然而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派绿篱围挡、草皮空秃的景象。城市“绿色空间”焕然一新的背后,是上海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推进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的实践成果。
“此项工作推进至今年10月,全市‘十四五’期间已开放共享单位附属绿地125个,改造成口袋公园32个。”市绿委办秘书处副处长丁志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市绿化市容局正在编制《上海市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建设技术标准》,将在原政策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拆掉围墙还“绿”于民 老百姓“家在公园中”
黄兴路是杨浦区的一条城市主干道,串联着五角场这一城市“副中心”以及老杨浦地区,大润发(杨浦店)附属绿地就位于黄兴路国权东路路口东南角。记者昨天来到这里时,绿地门口公交站台前停靠的车辆络绎不绝。
“过去,绿地北侧和西侧设有3米高的珊瑚绿篱,从公交站台下来的乘客要进入超市,必须退回到黄兴路上非机混行的一个入口,我们之前也接到过市民打来12345反映这一问题。”
杨浦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工程师洪艳告诉记者,而对于生活在周边的居民,这块空间更是可惜。“由于设计之初属于非可进入式绿地,居民是走不进去的,绿地除几棵香樟和广玉兰长势较好外,杂树较多、草皮空秃,空间利用率很低。”
如何让闲置绿地释放更多绿色空间?让“家在公园中”“出门即入园”的愿景成为现实?为此,杨浦区绿化市容局找到大润发,探索推进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
“在沟通的过程中,对于‘拆墙还绿’大润发也表达了积极的意愿。”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基础设施事业部设计师宋莉赟介绍,拆掉围墙改建口袋公园,对超市而言也是变相导入客流量。
但绿地究竟要建成什么样子,还得问需于民。为此,杨浦区绿容局专门征询了周边居民的意见。“有市民提出要增设主入口,有市民希望在散步之余有能够落座的地方,这些建议在打造的名为‘薇花园’的口袋公园中都得到了体现。”宋莉赟说,而今,绿地的主入口设计在黄兴路侧,为了方便乘客,入口广场还设置了座凳花坛,方便乘客在候车时小憩。
“在布置上,我们保留长势较好的香樟和广玉兰,新增了三棵丛生白玉兰为主景树,丰富下层绿化空间,营造出以玉兰为主题的可进入式的休闲绿地空间。”洪艳坦言,大润发(杨浦店)附属绿地开放后,为周边居民提供公共活动空间的同时,也让权属单位有了“获得感”,让市民和权属单位都从中获益共赢。
不同群体不同定位需求 楼宇白领绿地共享
而位于浦东新区世博大道1919号南侧广场区域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总部大楼附属绿地的开放共享,则是将单位附属绿地与城市公共绿地融合统一,连片成绿打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典型。
“单位附属绿地过去仅服务于所在单位员工,但对于寸土寸金的城市用地而言,附属绿地开放共享是公园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城市公共绿地的有益补充。”浦东新区绿管中心副主任张玲告诉记者,“但原先,中国商飞的附属绿地和公共绿地之间有隔断,绿地整体绿化略显单薄,缺少层次感及色彩,商飞地块内的银杏树长势较差,抗风能力弱,地库风井周边植被杂乱无章,观赏性不强,绿地整体上也缺少活动空间。”
“在上海推进单独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工作的过程中,去年10月,中国商飞主动找到我们,表达了希望释放绿地空间,实现周边商务楼宇之间绿地共享的这一想法。”张玲介绍,为此,区里充分听取了中国商飞及周边企业白领的实际需求,最终决定以“大飞机文化特色”为主题进行改造。
“绿化整体改造提升后以口袋公园形式向公众开放,取名为‘云飞园’,脚下这条‘云之径’观景步道就是连通商飞总部附属绿地和接壤公共绿地的一条花园小径,”走在今年春天刚刚竣工开放的这一口袋公园中,张玲指着脚下铺设着鹅卵石的白色小路,以及满目缤纷的植被告诉记者,结合企业白领希望推窗见绿的意愿,公园里针对植物特点还形成了“春季有花、秋季有色”的景观效果,沿路径设置航空元素装饰品,展示大飞机创业精神,“后续这里还会放上航模,让大飞机文化融入口袋公园之中。”
在采访中,张玲还透露,目前,浦东新区内70余座区属城市公园基本实现了无界开放。“我们在建设推进中,充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将设计理念和不同群体的需求相结合,比如上图东馆绿地开放中我们征询了市民的意见,最终结合读者朋友的定位打造了‘阅读森林’,结合栈道、喷雾等元素,呈现出林下阅读空间的氛围感。”
开放附属绿地125个 将推市级建设技术标准
单位附属绿地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获悉,目前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项目主要是以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为重点,开放其临街可达的社会单位附属绿地。
2022年,市绿化市容局与市规划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机关、企事业等单位附属空间对社会开放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工作明确了目标任务。随后,去年市绿化市容局又出台了《上海市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实施办法(暂行)》、《上海市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对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的年度建设计划、项目设计、开放边界、总体要求、绿化配置、施工建设、验收审核、后续养护等方面进行了明确。
“我们按照‘能开尽开、分类指导、安全有序、分批推进’的原则有序推进,一方面明确‘一单位一方案’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强化了效果评估,把开放后是否具备高品质绿化环境和公共服务能力作为主要标准。”
市绿委办秘书处副处长丁志钢介绍,此项工作推进至今年10月,全市“十四五”期间已开放共享单位附属绿地125个,改造成口袋公园32个。“在这些项目中上海体育运动健康科学研究所(吴兴花园)、上海音乐学院汾阳校区、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上海辞书出版社、大润发薇花园、商飞总部口袋公园等一批典型项目都取得了良好的开放效应,目前还有部分项目在建设推进过程中,很快也会向社会开放共享。”
从规范化建设上,目前,市绿化市容局正在编制《上海市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建设技术标准》,将在原政策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为后续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奠定基础。“我们希望附属绿地持续开放后,能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拥有更多景色优美、空间可赏的休憩空间。”丁志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