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律协发布婚姻家事案件调解业务操作指引

上海法治报 2024年11月20日 陈颖婷

  □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哪些财产属于彩礼?婚恋同居纠纷中对涉及家庭暴力的情形该如何处置?近日,上海律协发布了《(试行)律师从事婚姻家事案件调解业务操作指引(2024)》(以下简称《指引》)。该指引不仅为律师在处理婚姻家事案件时提供了详细的操作规范,还特别强调了婚约财产纠纷、婚恋同居纠纷及抚养纠纷等关键领域的调解要点,展现了上海律师行业在专业化道路上的又一重要成果。

  记者注意到,《指引》中强调了婚约财产纠纷调解规范化。针对婚约财产纠纷,即俗称的“彩礼纠纷”,指引明确了其概念、主要特点及调解要点。指出彩礼是基于当地风俗习惯,为了缔结婚姻关系而给付的财物,其性质属于附条件的赠与行为。当条件不成就或消失时,给付方有权请求返还。

  《指引》明确,恋爱期间一方为表达感情而赠与对方的小额财物属于一般赠与性质,不属于彩礼范围。彩礼已被男女双方共同消费的,或者虽未登记结婚,但双方已在共同生活中共同消费或毁损的,则不予以返还。在调解过程中,律师需充分沟通,了解双方无法缔结婚姻的原因,并释明法律规定,引导双方厘清彩礼返还的范围和条件,以达成合理的调解协议。这一规范化为律师在处理此类纠纷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有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减少社会矛盾。

  《指引》中婚恋同居纠纷调解的复杂性与人性化并重。婚恋同居纠纷涉及情感纠葛、身份关系、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等多方面问题,其复杂性不言而喻。指引中详细阐述了婚恋同居关系的多种情形及纠纷特点,强调在调解过程中需对双方关系做出初步评估,明确调解方向。同时,要把握纠纷的关键,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并视案件情况运用双方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调解;巧用调解技巧,不必急于求成,适当引入“冷静期”。

  此外,《指引》还特别提到了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以及在调解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敏感性,注意了解是否涉及家庭暴力、侵害未成年子女利益等情况。这些人性化的调解要点体现了上海律协在处理婚恋同居纠纷时的专业与温情。

  对于抚养纠纷调解则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抚养纠纷直接关系到未成年子女的切身利益和健康成长。《指引》中明确指出,在调解抚养纠纷时,应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并结合具体情况拟定调解方案。针对患病子女或已成年但仍需抚养的子女,调解方案需特别考虑其抚养与治疗费用或教育需求。同时,调解过程中还要注重听取子女的意见(尤其是年满8周岁的子女),并充分考虑探望权的安排,以确保子女在离婚后仍能得到充分的关爱和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