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法院约谈后,企业选择不再“躺平”

浦东法院首次集中约谈被执行人 促成履行完毕案件7件和解5件
上海法治报 2024年11月26日 陈颖婷

  □  首席记者  陈颖婷

  “你们作为涉企案件的被执行人,有什么实际困难,不妨在这里敞开讲,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近日,为持续深入优化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切实提高涉企案件执行成效,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执行局临港工作站召开涉企案件被执行人约谈会,对12名未主动履行法律义务的涉企案件被执行人进行集中约谈。

  记者获悉,这是浦东法院首次采用集中约谈方式,持续落实执行教育机制、高效推进执行案件办理。

  账户被冻结后

  主动补足执行款

  “法官,我们的账户被冻结了,可近期要去投标,怎么办?”会上,上海某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提出了一个现实的困难。原来,该公司因与上海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产生定金合同纠纷,被对方起诉至法院,法院判决该公司返还欠款165万元。因申请人急需资金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在多次与被执行人沟通未果后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中,执行法官冻结了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及房产,但余额尚不足以支付全部欠款。在听了执行法官释法明理、案例警戒后,公司负责人知道如果不配合执行,将面临更大的信用、经济损失,于是主动将被冻结账户内的金额补足。执行法官迅速采取措施第一时间将执行款165万元进行划扣,并及时发放至申请人企业账户。

  经被执行人申请,法官又立刻解除了被执行人银行账户、房产等查封措施,并向被执行人推送信用修复证明书,“你们今后更要诚信经营,以免再次陷入失信问题,阻碍企业长效发展。”

  纠纷缠身

  但企业不再“躺平”

  上海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5起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企业由于行业影响、回款困难,陷入经营困境,已产生诉讼、仲裁案件超过百件,若不妥善处理,或导致企业全面崩盘。在参加了此次集中约谈后,该公司意识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于是选择不再“躺平”。

  现场,公司负责人请求法院不要将企业目前赖以生存的核心软件著作权、商标权等资产进行强制拍卖,而是综合考虑公司实际困境,和申请人进行进一步沟通。

  面对企业的现实问题,执行法官也当场作出了回应。法官在综合听取申请人、被执行人的“心声”后,兼顾维护申请人合法利益和善意文明执行,引导双方通过申请人使用该企业平台手续费抵扣、每日最低还款额、第三方资金监管等多种方式,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为执行和解奠定基础,也为被执行人尽可能争取“回血”空间。

  据悉,此次集中约谈共促成履行完毕案件7件、标的240.6万元,和解5件,标的102.5万元,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