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少女失踪 尸体被发现时全身赤裸

爱尔兰史上最年轻的谋杀犯

上海法治报 2025年01月07日 尚法斋

  □  尚法斋

  2018年5月,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发生了一起杀人案,受害者是一位14岁的女孩,而嫌疑人同样是两位未成年人。如何给未成年嫌疑人定罪、量刑成了备受关注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和讨论,两位案犯被正式定罪,成为爱尔兰历史上年龄最小的谋杀罪罪犯……

  消失的花季少女

  受害者名叫安娜·克里格尔,2004年出生于俄罗斯。安娜是一名孤儿,出生后就被安置在孤儿院,2006年,养父母克里格尔夫妇收养了她,将她带到爱尔兰生活,养父派特里克在都柏林理工学院教授法语,养母杰拉尔丁曾任国家运输公司经理。

  安娜从小喜欢唱歌、跳舞,曾在社交平台上上传过跳舞的视频。但生活对她的磨砺远未结束,她的右耳部位曾长过肿瘤,肿瘤切除后影响了听力,导致她近乎失聪,再加上短期记忆力和视力不佳,身材高挑,来自异国,是被人收养的,这些都让她在同龄孩子里显得有些特别,经常被看作“怪人”。安娜没什么朋友,别的孩子都成群结队一起玩儿,她总是孤零零一个人,她经常受到一些孩子的欺凌,还曾因为内心痛苦自残。安娜长期承受这样的压力,感到很无助,养母表示,她的年龄是14岁,但是“内心像个小孩子”,非常脆弱。

  在社交网站上,一些人攻击安娜的身高和被收养的身份,其中包括性骚扰和辱骂的内容,这些都给她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也让她特别想显得合群一些,想受到关注,她甚至偷偷开了个小号,学其他欺凌者一样跑到她自己的大号下评论,发送欺凌的内容,事情被发现后,养母坚决要求她将所有社交账号密码告诉家长,以便家长对她进行监控,不让她在做出类似的“自虐”行为。

  受欺凌、没朋友,孤单的安娜迫切希望能交到同龄的朋友,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还是社交网站上认识的网友,这就给了别有用心之人一个可乘之机。

  2018年5月14日星期一,下午4点55分,13岁男孩B给安娜家里打去电话(两位嫌疑人均未成年,法庭要求媒体报道中不得使用真名,以男孩A和男孩B指代),他对当时14岁的安娜说,有个朋友男孩A想认识她,希望能跟她见一面,天真的安娜以为真的有同龄人想跟她交朋友,马上答应见面,出门时还面带微笑,跟养父说“去去就回”,没想到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

  她和男孩B会面后,在对方的带领下穿过一个公园,来到一座已经废弃的老旧农舍,13岁的男孩A就等在那里,他并不是想跟安娜交朋友,而是准备好一个陷阱,早就做好了杀掉她的打算。他提前准备好一只包,里面有面具、黑色手套、护胫和护膝,还准备了凶器——一只木棍和一块水泥。

  安娜被哄骗到废弃农舍后,就受到男孩A的性侵、虐待和攻击,男孩A开始行凶时,男孩B就从农舍逃走了,没有参与作案过程,只听到了安娜的尖叫。

  与此同时,安娜的养父母开始觉得事情不对劲儿,安娜明明说“很快回家”,但久久未归,养母知道安娜没什么朋友,一般没人会找她出去玩,事情有些蹊跷。他们报了警,3天后,安娜的尸体在农舍内被发现。当时安娜只穿了袜子,身上一丝不挂,衣服散落在农舍内,脖子上粘有蓝色胶带,警方认定她曾遭受性侵,死因为钝器伤,农舍内也发现了带血的木棍,安娜在死前曾激烈抵抗过,但最终还是未能逃脱凶手的魔掌。

  爱尔兰最年轻的谋杀犯

  警方很快就锁定了案件嫌疑人男孩A和男孩B。起初,两个男孩都否认了谋杀罪行,尤其是男孩B,他没参与行凶,不承认犯了谋杀罪。

  在调查和审问过程中,警方还原了案件的全貌,根据男孩B的供述,案发前一个月左右,男孩A主动找到他,开口就问:“嘿,你想杀人吗?”

  男孩B回答“不”,男孩A继续鼓动:“嘿,为啥不呀?”

  男孩B回答“那很弱智”,可他还是好奇地问了一句“你想杀谁”,男孩A回答:“安娜·克里格尔。”

  就这样,男孩A作为主谋制定了杀人计划,还提前准备了作案工具,男孩B负责哄骗安娜来到杀人现场。一个月后,他们就对安娜犯下了残忍的性侵谋杀案。

  警方通过调查发现,男孩A来自一个稳定的中产家庭,是老师口中礼貌又聪明的乖学生,不像残忍的杀人犯。他的祖父说,孙子是个充满爱心的善良孩子,以前从没惹过什么麻烦,也没表现出任何攻击性,家人们都很爱他。但搜查结果证明,在男孩A乖巧的表象下,隐藏着残暴的内心,这位家长、老师口中的“好孩子”,鼓动另一个男孩一起实施了可怕的犯罪。

  警方找到男孩A杀死安娜使用的凶器木棍,在他的靴子上发现了安娜的血迹,找到了他性侵安娜的确凿证据,并且从他的电子设备上,发现12000多张色情图片。在男孩A的家中,警方搜到一本“撒旦教派”的书,该教派比较暗黑,一直颇受争议,还发现他曾搜索“酷刑的方法”和当地“被废弃场所”的内容,疑似为犯案做足了准备。

  面对铁证,男孩A仍旧不打算认罪:“你开玩笑的吧?你是认真的吗?”

  即使两位嫌犯不认罪,但以现有证据,也足以证明他们的犯罪事实,其中男孩A是主犯,男孩B没有参与性侵和谋杀过程,属于从犯。不过,这起案件的定罪和量刑,还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第一个争议点是两位嫌疑人的年龄,他们案发时都只有13岁,均是未成年人,犯了重罪的未成年嫌疑人如何定罪、量刑,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法庭公布了审判结果。法庭没有姑息两人的罪行,判定他们性侵和谋杀罪名成立,两人也因此成为爱尔兰最年轻的谋杀案案犯,判决公布后,两位男孩即被拘留,等进一步的量刑结果。

  判决结果一出,法庭上原、被告双方陷入了截然相反的情绪:原告安娜的家人看到了希望,喜极而泣,互相握手、拥抱,被告男孩A看起来很沮丧,爸爸握着他的手,妈妈在一旁哭泣,男孩B垂着头拥抱了妈妈,他的爸爸则觉得判决太重,“一个无辜的孩子就要进监狱了”。

  网暴插曲和量刑结果

  本案审理过程中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插曲。

  根据爱尔兰《儿童法》规定,禁止公布被定罪和判刑的未成年人的具体信息,法庭也下达了禁令,要求媒体在报道中以“男孩A”和“男孩B”指代两位嫌疑人,且不能公布两人的照片。

  但案件在网络上发酵后,两人还是遭到愤怒的网友的“人肉”。一些网友扒出了他们的个人信息,比如名字和照片,发布到网络社交平台上,其中不乏贬损、侮辱两人和其家人的内容。男孩B的律师表示,男孩B的家人因为受到威胁,不得不躲起来。

  后来形势进一步失控,一些无辜的人被牵扯进来,比如两个男孩的老师,或者被误认为嫌疑人的普通人,甚至有一个男孩被网友们误认为是男孩B,在网上遭到口诛笔伐。

  为了防止网络暴力进一步扩大,波及更多无辜的人,法庭再次做出反应,法官宣布维持原来“不公布信息”的决定,并判定相关平台公司对此负有责任,要求他们删除网上关于两人的内容,比如能够识别他们身份的照片和身份信息等。

  公司表示,这件事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法庭之前没告诉他们两个男孩的姓名,他们无法提前发现网友要发布相关内容并进行阻止。有平台后来采取了极其迅速的行动,删除了相关内容,甚至使用了图像匹配技术来阻止用户重新发图,但还是会出现一些来自其他网站的图片,无法被及时监测到。

  平息了网络上的“血雨腥风”没多久,宣布量刑结果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如果成年人犯了相同的罪行,一般会被判处无期徒刑,但在爱尔兰,被判有罪的未成年人很少被判处3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对于特别严重的犯罪,法官有权酌情处理,延长刑期。这起案件如何量刑,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两位案犯被拘留后进行了精神评估,他们的父母和受害者父母也接受了询问,2019年10月,案件再次开庭审理,受害者安娜的养母在一次听证会上,诉说了女儿惨死带给他们一家的伤痛。

  “安娜的事毁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失去了宝贵的女儿,弟弟失去了姐姐,现在每次家庭聚会都充满痛苦和悲伤。”

  “我们彻夜不眠,想象着她遭受的痛苦,这将伴随我们一生。”

  “我们无法用看待孩子的方式看待这些犯了罪的十几岁男孩。”

  也是在这场听证会上,男孩A终于承认了杀害安娜的罪行,对安娜的死表示“非常遗憾”,称“无法想象安娜的家人遭受了怎样的打击”。

  最终,法庭宣布了对两位未成年案犯的量刑结果,男孩A被判处无期徒刑,12年后进行复审;男孩B被判处15年监禁,8年后进行复审。两人将在爱尔兰唯一一座未成年人拘留所中服刑,直到18岁成年后再被移交到成人监狱继续服刑。

  对于这样的量刑结果,受害者安娜的家人表示接受,宣判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安娜的养母发言感谢了法庭和陪审员、他们的法律团队、媒体以及所有支持他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