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谯烨 何忠婷
在传统的中国年味里,烟花爆竹常常是不可或缺的一味。有了它们,烟火气足了,年味浓了。但烟花爆竹本身具有一定危险性,燃放事故时有发生。新春在即,怎样更安全地放烟花、点爆竹?为此,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法官梳理了2022年以来上海法院审结的多件涉烟花爆竹案件,其中部分案件对于烟花爆竹的经营者、运输者、燃放者具有重要警示意义。
未经许可非法销售,质量难以保障
部分人员在未取得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开展经营活动,甚至有部分人员依托网络搭建销售框架,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售卖,质量及售后难以保障。
如一起非法经营罪案中,被告人王某在未取得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从浙江金华等地低价购进大量烟花爆竹,并伙同他人通过微信等方式对外进行销售,销售烟花爆竹价值8000余元,待销售的烟花爆竹价值28万余元。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2年6个月,缓刑3年。
非法进行运输存储,存在安全隐患
烟花爆竹属于易燃易爆危险物质,我国《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对其运输、存储有明确规定。运输需申请《烟花爆竹道路运输许可证》,运输车辆限速行驶,并悬挂或安装警示标志等。经营与存储则要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储存仓库,如安全的温度与湿度等,并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
实践中,部分人员在无专业运输、仓储条件的情况下,通过私家汽车运输烟花爆竹,并将其储存于乡间低矮平房、住宅区、商铺中,存在火灾、爆炸事故风险隐患。
如一起刑事案件中,被告人沈某通过私家面包车运输烟花爆竹25箱,并在外市某处村庄平房内存储待售烟花爆竹577箱。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沈某有期徒刑2年8个月,缓刑3年。
燃放未尽安全注意义务,引发人身财产损害
部分民众安全意识不到位,在燃放烟花爆竹时没有注意与其他人、物品,尤其是易燃物品保持安全距离,不当燃放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受损。
如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中,被告罗某等人在原告奚某经营的民宿外燃放烟花爆竹,并在燃放前将布草铺盖在一旁车辆引擎盖上,溅落的火花引燃布草导致火灾,对民宿造成财产损失。法院判决被告对屋内维修、屋外设施修复等费用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并判令被告赔偿原告因火灾无法正常经营造成的相应租金损失。
又如在一起身体权纠纷案中,被告盛某在小区内燃放爆竹,原告宋某路过时,爆竹爆炸后的残留物掉入宋某左眼内,致宋某左眼受伤。最终,法院判决盛某赔偿宋某医疗费损失合计900余元。
说法>>>
对于购买、燃放烟花爆竹,法官建议:
● 正规渠道购买,勿贪低价购买“三无”产品
烟花爆竹有较高的专业生产门槛,国家对相关企业也有严格的条件要求。消费者在购买时应当从正规渠道购买,如经管理部门审批的专门烟花爆竹销售点,不要因贪图低价、就近方便等因素选择流动摊贩等,以免购买的产品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后续燃放时出现危险。
● 注意安全规范,勿逞大胆致使人财受损
烟花爆竹上往往会注明最低年龄要求、燃放安全距离等注意事项。大家在燃放时一定要认真阅读相关说明,选择合适的燃放地点和操作人员,注意远离易燃易爆物。特别是年龄较小的未成年人,应当在成年人的看护下燃放,避免出现安全事故,造成人身财产损害。
● 合规持证经营,勿为牟利引发安全风险
烟花爆竹从运输、存放到经营均有明确规定,未获得相关许可证明的商家不要为牟利而私下进行交易。一旦被查处,面临的不仅是行政处罚,严重的更可能涉嫌刑事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不当的运输、存储方式也易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存在很大安全风险。如果发现周边有非法经营、售卖烟花爆竹的场所,可向公安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