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托师”这个新型职业逐渐受到关注。不过,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在相关行业规则未明确的前提下,上门喂养服务能否让人放心?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门喂宠服务的接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宠托师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广告信息,宠物主下单,私信沟通确认对方身份和具体需求;二是宠托师通过培训、面试、考核等,取得宠托师证,并提交个人身份信息、押金等,入驻规范化的宠托服务平台接单。此外,不少宠物店甚至保洁平台也上线了相关服务,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提前招募了一批兼职人员,在进行统一培训后上岗,应对节假日期间的订单高峰。
“我的工作经常外出,常常需要请人帮忙遛狗,我花几百元在家里装上了全方位无死角的摄像头,不然万一狗出了事情,或者家里丢东西,花的钱和精力就更多了。”爱宠人士小于说,上门喂宠“隐患问题很多”。由于上门喂宠需要进入自家,宠物主人一般都要求宠托师全程录视频,或者家里备摄像头。接单者也担心被“坑”或有意外发生,比如上门过程中遇到门锁坏了、饮水机故障、猫咪打翻物品、被猫咪抓伤等情况,很容易产生纠纷。
记者发现,一些提供中介服务的小程序平台除了简单的登记资料外,缺乏审核;而平台之外的交易多为线上发生,大多也未签订合同协议,若喂养期间主人家中出现丢失财物等问题,双方权责将难以划分。
云南说法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爱国表示,双方最好签订书面协议,明确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如约定宠物伤人、丢失、伤病或者死亡等的责任划分、免责情形,以及喂养期间、费用标准、支付时间及方式等。
刘爱国表示,陌生人喂养宠物,饲养动物损害纠纷容易发生,上门喂养人员如果不具有丰富的动物饲养经验,有可能在喂养宠物时被宠物咬伤或抓伤。这时,雇主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但仍有可能负有一定的法律责任。“此外,一旦交易发生冲突,住址等个人信息就有可能被不法泄露,带来更多麻烦。”刘爱国说。
(综合《工人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