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颖婷
在繁忙的都市背后,总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劳动者,他们用汗水浇灌着城市的繁华。然而,有时候他们的辛勤劳动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近日,浦东新区高桥镇就发生了一起农民工讨薪纠纷,但在调解员的努力下,问题最终得到了圆满解决,工人们拿到了辛苦赚来的薪水。
2025年年初,浦东新区高桥镇司法所显得格外热闹。一群焦急的农民工聚集在这里,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无奈与期盼。原来,他们在一家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工地上辛苦劳作许久,然而老板却拖欠工资迟迟未付。多次讨要无果后,他们只得来到高桥镇司法所寻求帮助,希望讨回应得的薪水。
“我们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就盼着能拿到工资回家和家人团聚。”一位农民工眼含泪水地说道。他们的诉求简单而迫切,只是希望自己的辛勤劳动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
高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迅速响应,调解员第一时间向该公司核实情况。公司承认确有拖欠工资一事,涉及八名工人,金额共计5万余元。原来,问题的根源在于包工头老廖与项目分包方在工程量及工程款的核算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导致工资一直未能发放。
调解员紧急联系工程总包方及项目分包方,要求他们即刻派人参与调解。各方人员到齐后,调解正式开始。包工头老廖急切地表示:“工人们每天上班都有打卡记录和拍照为证,可项目分包方之前只给了些生活费,如今工程圆满结束,本应结算工资,却拒不承认。”而项目分包方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老李则拿出合同,坚称自己已按合同履行了义务,老廖雇用工人的费用应由其自行承担。
双方各执一词,情绪激动,调解现场一度陷入混乱。调解员批评了老廖的过激言论,强调讨薪必须依法依规,任何偏激极端的方式都不可取。
面对双方的激烈争执,调解员尝试进行背对背单独调解,劝说双方各退一步。然而,双方都坚持自己的立场,拒绝妥协,调解陷入僵局。一旁的工人们愈发焦急,纷纷表示若当天没有结果,就要采取极端行动。
就在这时,老廖突然表示双方无法沟通,甩手不管,让老李及总包方自行解决后续事宜,随后匆匆离开调解室。这一突发情况让调解工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然而,调解员并没有放弃。他们果断调整策略,决定跳过老廖,让老李直接与工人们对账结算工资。老李心存顾虑,担心支付工资后老廖再来结算。调解员耐心分析道:“你代为支付的工资可从与老廖的合同中扣除,调委会会出具调解协议证明你履行了发薪义务。后续可从劳务合同总款项中扣除相应金额。”
经过深思熟虑,老李最终同意了这一调解方案。随后,他与工人顺利就工时和工资达成一致,分别签订协议,并约定协议生效后三日内支付工资。工人们拿到协议后,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们纷纷表示,感谢调解员的辛勤付出,让他们能够拿到辛苦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