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末日为幕 探人性之幽

上海法治报 2025年02月28日 戚风

《世界末日前的谋杀》[日]荒木茜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世界末日前的谋杀》是日本新生代推理作家荒木茜的力作,她作为出生于日本福冈的“95后”,凭借此书成为江户川乱步奖史上最年轻得主,被媒体誉为“Z世代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故事伊始,小行星“忒洛斯”67天后即将撞击地球,人类社会陷入混乱。在这个绝望的背景下,23岁的小春在驾校练车时,意外发现教练车后备箱的女尸,由此与砂川老师踏上追凶之路。随着调查深入,独居男子被害案、停车场抛尸案、教室藏尸案等一系列案件浮出水面。

  从情节架构看,小说巧妙地将末日倒计时与连环谋杀案相融合。末日的混乱让谋杀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也为案件增添了紧迫感和荒诞感。作者通过多起案件的交织,构建起一个复杂的谜题,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紧张和好奇。每一个新线索的出现,都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灯,却又随之带来更多的谜团,引导读者不断深入探究。

  荒木茜的文字简洁而富有感染力,以近乎琐碎的日常笔触消解了末日叙事的沉重感。比如描写小春白天学车、夜晚用手摇充电器给手机充电、推开窗看星星等细节,让读者在荒诞的末日氛围中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末日松弛感”。这种独特的写作风格,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与角色一同体验末日的绝望与希望。

  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极为出色。双女主的设计尤为精妙,砂川是“暴烈的正义化身”,用拳头贯彻信念;小春则像“温吞的观察者”,以近乎麻木的平静凝视疯狂。她们从互不理解到并肩作战,展现了女性在末日困境中的坚韧与成长。书中其他女性角色也各有特点,法医伴田医生在停水停电的医院坚持尸检,日隅律师为保护证人被虐杀至死,议员荣子组织留守者搭建互助社区等,她们挣脱了传统推理小说中“花瓶助手”或“受害者”的桎梏,成为末日废墟中的决策者与行动者。

  从主题深度来看,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推理小说,更是对人性、正义与生命意义的深刻探讨。在末日的极端环境下,法律和秩序逐渐瓦解,人性的善恶被无限放大。警察立村以“清除弱者”为名屠杀五十余人,却在被揭穿专挑老弱病残下手时恼羞成怒;总理大臣高喊“同舟共济”,却偷偷登上逃亡方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春们”坚持的“无意义正义”——查案不为审判,只为证明“人类到最后仍是人类”。这种对人性的深入挖掘,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禁对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进行反思。

  当然,作为一部年轻作家的作品,《世界末日前的谋杀》也引发了一些争议。部分读者认为末日背景未能深度参与推理逻辑,案件手法略显单薄;开放式结局也被诟病“缺乏爆发力”。但这些争议并不能掩盖作品的光芒,正如绫辻行人所言:“作者用手机备忘录完成的创作,反而保留了生猛的原创性”。那些未解的留白,恰是末日星空下的隐喻,让读者在阅读结束后,仍能沉浸在对故事的思考中。

  总体而言,《世界末日前的谋杀》以其独特的末日设定、精彩的推理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主题内涵,为推理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荒木茜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叙事技巧,展现了年轻一代作家在推理文学领域的无限潜力。她通过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在世界末日的阴影下,人性的光辉与黑暗依然交织,而对正义、梦想与爱的追求,永远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戚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