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预报“想报就能报”?

上海法治报 2025年04月18日

  中国气象局微信公众号近日发文称,近期,大风、雨雪、强对流、强降温等天气多发。网络平台上,一些涉气象信息也很“热闹”,其中一些不实信息给公众带来不少困扰。中国气象局提醒,“天气预报”不是“想报就能报”。

  日前,北京某高校大二学生小赵比气象台早三天发布“最早大风预测”的帖文,引发公众关注。该帖文称,4月10日,北京发布近十年首个全市大风橙色预警;4月11日晚,东城区等地出现7-8级阵风,山区局地阵风达13级以上。而小赵在4月7日晚就预测到此次大风天气,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预警帖子,已有超800条评论,其内容被转发到各大社交平台。

  国家对天气预报坚持统一发布制度,除气象台外,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不能“想报就能报”。特别是极端天气预警的发布权,依照《气象法》和相关规定,属于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法律明确规定,“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非法发布气象预报的;不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此外,为确保预报准确性,极端天气预警的发布时间也有明确规定,即使是气象部门也不能随意发布,会给公众预留足够的预防应对时间。

  小赵在获取气象预报平台实时监测数据后,在气象部门还未正式发布预警的情况下,通过社交账号提前将这些数据发布出去。此举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也不值得效仿。  (来源: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