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称迪士尼正品,发来的却是“偶颜”毛绒玩具
“叮(按铃),碰中加一,许愿色加一。”近期,一种融合盲盒与消消乐玩法的“对对碰”直播带货模式在各大平台火爆“出圈”。这种新玩法因为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而产生的乐趣,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但是一些消费者却反映,“对对碰”涉及的商品存在质量信息缺失、货不对板等问题。江苏省消保委近日发布的“对对碰”直播间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这种新颖的销售形式背后暗藏诸多消费陷阱。
质量问题成最大痛点
“对对碰”是一种将拆盲盒与消消乐玩法相融合的直播带货新模式。消费者在直播间购买一定数量的盲袋或盲盒,主播在镜头前逐一拆开,若拆出两个相同颜色或造型的商品即为碰中,碰中一次可奖励多拆一个,直至没有相同商品出现,消费者可获得所有拆开的商品。
调查显示,在有过“对对碰”直播购物经历的受访者中,75.55%的人表示碰来的商品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购买“对对碰”直播间商品后,有55.86%的人表示遇到过售后问题,其中,43.16%的人表示商家不予退换,29.22%的人表示商家对问题产品予以修理更换或退款。
虚假宣传问题严重
体验调查中,体验员花费129.9元在“对对碰”直播间下单“山姆会员店肉肉零食对对碰”,收到了26小袋拆包分装的零食,有去骨凤爪、猪肉松条、风干牛肉、脱骨鸭掌等,全都装在一个透明塑料袋中。其中,去骨凤爪、风干牛肉、卤汁牛腱的包装上均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标识信息,甚至还标注了“非最小销售单元”。
江苏省消保委表示,依据《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一个销售单元的包装中含有不同品种、多个独立包装可单独销售的食品,每件独立包装的食品标识应当分别标注。直播间商家把原本的整包装食品拆零后,另行组装销售,使得消费者无法知晓散装食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基本信息,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
“对对碰”直播间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等乱象时有发生。在直播间里,商家显著标注“迪士尼正品对对碰”,并在商品页面介绍“本店盲盒内商品均为迪士尼品牌”等,体验员花费39.9元购买的所谓正版玩具,收到货后却发现只是普通毛绒玩具狗,玩具合格证显示为“偶颜”,无生产厂家信息,与迪士尼毫无关联。
此外,“对对碰”直播间还存在对未成年人保护不到位的问题。江苏省消保委表示,尽管本次调查的大部分直播间都贴出了“禁止未成年人下单”的标语,但在直播间内这类字样很容易被遮挡,而且主播也无法精准识别下单者是否为未成年人。
建立统一规则规范 加大行业监管力度
针对上述问题,江苏省消保委提出建议:首先,建立统一的规则规范,打破消费者信息壁垒,明确公示商品的抽取规则、概率及数量,特别是隐藏款的数量。同时,主播拆袋或者拿新产品时,应当全程在镜头下操作,避免暗箱操作,不可以实施虚假宣传、操纵抽取概率等行为。
其次,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从严从重打击违法行为,建立自律机制,确保违规商家及时退出,定期公布行业黑名单,完善第三方监管机制。
最后,优化商家售后服务,精准区分不提供七日无理由退货和出现质量问题的退换货承诺。针对未成年消费者,通过账号、身份识别等技术手段进行提示和限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江苏省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在“对对碰”直播间消费时,应根据自己实际需要下单,保持清醒认知,避免在亢奋状态下超额消费,更不要沉迷于以小博大。(来源:江苏省消保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