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昨天,长宁区人民检察院发布《上海市长宁区网络行刑反向衔接检察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通报2023年行刑反向衔接制度实施以来,该院办理的网络领域行刑反向衔接案件的基本情况、典型特征及相关检察实践。
据《白皮书》显示,2023年至今,该院共办理网络行刑反向衔接案件204件239人,案件量占全部行刑反向衔接案件的51%。对其中201名被不起诉人制发建议行政处罚的检察意见书,制发率为84.1%。
从案件罪名分布看,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诈骗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位列前三。案件所涉行政管辖机关中,公安机关与市场监管部门占比高达93%,呈显著集中态势。
网络行刑反向衔接案件多呈现小额高频、长期潜伏特征,如涉案人员利用电商平台漏洞“薅羊毛”、赌博网站伪装成正规游戏平台运营、违禁品通过加密传输等方式隐蔽销售等。此外,跨地域犯罪增多,因其链条复杂,对跨区域协作与技术侦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该院还发现,行刑反向衔接机制仍存在不顺畅的地方,如刑事与行政处罚时效规定存在差异,2024年终结审查的行刑反向衔接案件中,有35%是因超出行政处罚时效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