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华山路的网红餐厅“三佰杯” 记者 沈媛 摄

“代订人”提供桌位购买链接
□ 记者 胡蝶飞 见习记者 刘嘉雯
“就是他,是我报的警。”近日,在上海市中心一家名为“三佰杯”网红餐厅门口,一名男子被警方带走,而报警人正是餐厅老板韩先生。被带走的男子,则是转卖餐厅预约号牟利的“号贩”。当天,上海静安警方采取专项打击行动,3名违法人员被依法处以行政处罚。
然而,记者日前暗访沪上多家网红餐厅发现,“号贩”并没有就此“收敛”,甚至原地“回潮”:现场被告知需提前一周定时抢号,网络平台出价200-300元。一家日本料理预约号甚至被炒至高达3000-4000元。
“号贩”预约号从何而来,为何屡禁不止?光靠警方打击是否就能破解乱象?各方权责如何划分?如何在保障消费活力护航网红经济的同时,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记者展开调查,探寻这一社会治理困境的破题之道。
【警方出击】
囤积预约号倒卖牟利3人被处罚
开头这一幕,发生在静安区华山路网红餐厅“三佰杯”。
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静安寺派出所办案民警告诉记者,此前已接到多名消费者举报,称难以通过正规渠道预约,而二手平台上却有大量加价预约号,严重影响消费体验。
“这些‘号贩’凭借预约小程序上的VIP身份批量抢订热门餐位,短时间内囤积数十个有效预约号,并在平台和社交群组中明码标价、倒卖牟利。”“部分节假日黄金时段的预约号甚至被炒至数倍高价,单笔交易最高获利达数百元。”静安寺派出所副所长姜浩俊表示,这些“号贩”的倒号行为不仅破坏了公平的消费环境,还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为切实维护辖区营商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静安警方通过数据分析、线索追踪等方式,锁定了3名违法人员的活动轨迹。目前,3名违法行为人已被依法行政处罚。
【记者暗访】
现场排队“一号难求” 出价220元就能进
警方打击后,“号贩”是否就此“收敛”?记者近日在用餐高峰期,来到“三佰杯”华山路店发现,店门口10余桌已悉数坐满,还有不少顾客登记排队,记者也凑了过去。
“4个人,还有位子吗?”“室外的位子最快1个小时。室内是提前线上预约。”“一般提前多久?”“提前5天。”记者在店内发现,仍有4张4人桌位置空着,但桌上摆着“已预约”立牌。
记者在餐馆的预约小程序上发现4天内晚餐预约均显示“已约满”,仅剩少数21点以后时段有空余。
记者随后来到“三百杯”茂名南路店,发现情况同样如此。
正规渠道“吃不上”,记者在社交平台却发现不少“三佰杯代预定”广告。记者联系一名“代订人”,该“代订人”声称茂名南路店室内桌位还有,并贴出收费220元的购买链接。而大众点评显示,该餐厅人均价格仅257元。
“记住手机尾号,不要当着服务员面打开链接。”记者支付220元后,根据“代订人”嘱咐报手机尾号,顺利进入餐厅落座。
“不仅这家店,上海所有网红餐厅我都能订到。”该“代订人”向记者透露,“上海那家最火的日本料理店,一个两人位预约号就要3000-4000元。”
屡禁不止与预约机制有关?餐厅表示:就是为了“防号贩”
记者在用餐过程中发现,店内有不少顾客也是“购买预约号”的。一位顾客“吐槽”:“我们抢了好多次都没成功。”为何“新号”抢不到“号贩”却抢得到?有消费者认为,这与餐厅的预约机制有关。
该餐厅预约是自主研发的微信小程序,一般提前5天接受预约,消费者按照时段和人数并缴纳50元定金预约。但如果是VIP老顾客,可提前10天预定。“提前10天早被抢光了,都给‘号贩’钻了空子。”该消费者坦言。
对此,餐厅负责人韩先生表示:“VIP会员制其实为了防止‘号贩’才设置的。”韩先生告诉记者,原来预约是统一提前7天“放号”,但后来发现有“号贩”买多个新号抢号,才想出了“升级会员制的办法,消费次数越多,等级越高,就可提前查看更多预约天数。”
“我们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号贩’筛查出来。”韩先生最后表示。
网红餐厅+商场物业探索联动治理
“号贩”现象不仅出现在“三佰杯”一家,这也是不少网红餐饮都遇到的“共性”难题。
在暗访过程中,记者还发现,从华山路到茂名路,多家网红餐厅门口都聚集了不少消费者等位排队。不少消费者表示,口味和噱头是愿意长时间等位的原因之一。当记者询问是否愿意支付费用让他人代排队时,有部分消费者坦言:“可以考虑,但如果价格太高,没必要。”
沪上多家网红餐厅老板告诉记者,一旦“号贩”成为某家网红店的“常客”,消费者可能会将号贩行为与商家联系起来,认为商家在默许或纵容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而影响商家的品牌形象。“这其实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网红餐厅“胡麻”静安嘉里店店长霞霞告诉记者,此前门店也曾经因“号贩”代排队头痛不已。发现这一情况后,嘉里中心物业与餐厅开始探索联动治理。一方面,餐厅采用门店线下系统输入手机号预约取号,每人限取1个号。“顾客入店时会核对用餐人数和手机号码,如果信息与系统不符则不予安排入座。”“如果发现一人代取多号、‘号贩’代排队,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商场物业保安予以驱离。”霞霞告诉记者,与此同时,餐厅还开放了“送餐”和“自提”服务。
“‘号贩’会影响客人的消费体验和商场正常经营。我们物业方通过加强巡逻和与商户及时沟通,尽力做到预防和第一时间制止这类现象发生。”静安嘉里中心物业的总监夏继禹表示,“通过一段时间联动治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善。”
昨日,记者从警方获得的最新消息,静安警方开展线上线下并行整治行动。线下加强辖区巡逻力度,开展常态化巡查。线上督促各大平台履行主体责任,对涉及“代预约、代排队、代取号”的违规商品全面自查。目前平台方面积极配合,已开始屏蔽下架相关违规销售预约号的商品。
此外,静安警方还向网红餐厅提出一系列整改建议,包括完善预约制度,增设“会员资格动态核验”“单次预约数量限制”等功能。多家餐厅负责人均表示,将尽快落实整改措施。
【专家建议】
治理“号贩”问题需构建“防—打—控”一体化机制
在上海市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教授彭辉看来,“号贩”所造成的直接危害虽然有限,但如果放任无序竞争,不仅会严重影响公众“吃饭自由”,更会对网红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彭辉认为,治理“号贩”问题需“法律利剑+技术盾牌+行业自律”多管齐下。构建“防(前段)-打(中断)-控(后端)”一体化机制与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最终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治、公众监督”的共治格局。
“对于真‘号贩’,可以从前端通过技术迭代与跨部门协作压缩其生存空间,预防类似现象发生。例如,通过机器学习识别异常行为,并自动触发人机验证或账号封禁,或采用“分时段+随机放号”策略,如每小时各放30%号源等,分散号贩抢号注意力。”彭辉说。
他建议,在执行层面,应建立“公安+市场监管+网信办”联合执法机制,现场整治倒号行为。平台要对“代排”关键词实施屏蔽,并建立“号贩账号共享池”,对被封禁账号限制跨平台注册;对纵容“号贩”交易的平台,依据管理规定进行处罚,做到中端精准执法与快速响应。
彭辉同时呼吁,餐饮行业协会与商业联盟应发挥主动性,由头部餐饮品牌联合成立“反‘号贩’联盟”,并制定《餐饮预约服务规范》,明确“排队号不得转售”“取号需实名认证”等行业标准,并推动纳入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