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累计处罚金融机构2万家次

上海法治报 2025年09月23日 王葳然

  □  记者  王葳然

  本报讯  昨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据悉,“十四五”期间,金融监管总局累计处罚机构2万家次,罚没金额210亿元。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同时,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在金融监管方面,金融监管总局系统机构改革圆满收官,监管法制“四梁八柱”加快搭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五大监管”得到全面强化;坚持严格执法、敢于亮剑,累计处罚机构2万家次、责任人3.6万人次,罚没金额210亿元;监管合力加快凝聚,无论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还是房地产、小微企业两项融资协调机制,央地协同、部门联动更加密切。

  此外,在证券监管方面,以新证券法实施为契机,对相关法规制度进行系统“立改废释”,期货和衍生品法、私募基金监管条例等法规发布实施,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证监会会同相关方面相继出台了60余项配套规则,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打下制度基础;坚持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不断完善全链条监管体系,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414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执法震慑进一步增强,透明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生态进一步净化;坚持严控增量、稳减存量、严防“爆雷”,交易所市场债券违约率保持在1%左右的较低水平;私募基金风险整治扎实推进,约7000家僵尸机构完成出清,关闭金交所、“伪金交所”成效明显,应关闭的27家金交所已全部取消资质,排查出的上百家“伪金交所”也已经全部得到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