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价不低的“广寒宫”竟是盗版?

“盗版谷”横行二次元圈 司法鉴定锁定“同源手办”
上海法治报 2025年09月23日 陈颖婷/王洁

  □  记者  陈颖婷  通讯员  王洁

  灯光下,一座高度为415毫米的“广寒宫”树脂雕像泛着细腻的光泽——亭台楼阁依月而建,玉兔依偎在嫦娥裙边,水流与松针交织成一片东方幻境。

  在二次元圈内,这类被爱好者称为“谷子”(即周边商品)的收藏品,正以惊人的速度形成百亿级市场。而司法鉴定实验室里,一台三维扫描仪正无声运转,数字模型在屏幕上缓缓旋转。

  0.1毫米的睫毛弧度、底座灯泡的细微差异、涂层色值的分毫偏差……这些肉眼难以捕捉的细节,正在成为切断盗版产业链的关键证据。从某电商平台的仿品到法庭胜诉的原创正品,司法鉴定成为维护“谷子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利器。

  【事件回放】

  2021年,艺术家袁某亮的工作室收到粉丝爆料,称某电商平台店铺正在销售其知名作品“广寒宫”涂装版,且售价不低。

  袁某亮知悉后心里一沉。他的作品《秋鸾-广寒宫》曾于2016年在其实名认证的微博发表,并于2017年进行了著作权登记,曾获“造物原型大赛”冠军,正品仅通过授权的官方旗舰店限量发售,并且早已销售一空。

  为确保取证的合法性,工作室委托公证人员在某电商平台下单购买了该雕像商品。收到实物后,袁某亮当场确认:“这是盗版产品。”尽管盗版“广寒宫”在造型方面与正品相似度较高,但在配色和细节刻画方面与正品存在差异。

  袁某亮当即报警,然而仅肉眼所见的“相似”不能作为证明侵权的证据,关键问题悬而未决:这款盗版雕像是否构成侵权?它是否来源于原创作品?

  警方委托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进行作品的相似性鉴定。

  鉴定人介绍,委托人提供了两个比对样本,样本1是作者授权官方销售的正品彩色雕像,样本2是作者进行作品登记的证书,其中包含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灰色雕像照片。作为检材的疑似盗版商品与两个正版样品乍一看就像“双胞胎”,但目测的结果并不能成为司法裁判的依据。

  鉴定人进一步解释:“我们首先对疑似盗版雕像和正版雕像分别进行了三维扫描,建立了数字模型。通过比对,无论是整体结构还是局部元素——如人脸与建筑的搭配和比例关系、水波形态、凤鸟羽毛走向、松针纹理——都表现出极高的相似性。”

  鉴定显示:检材与样本在整体形态、尺寸比例、元素搭配、纹路细节等特征上“高度一致”,两者特征的符合点存在“本质性符合”。尽管疑似盗版雕像在整体颜色、睫毛、支架边缘形状、底座边缘及灯泡形态等非核心部位与正版雕像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应认定为“着色、装配等原因所致”,并不影响同源性的判定。

  鉴定意见认为,检材雕像与样本1和样本2中的雕像出自同一来源。

  最终,警方采纳了鉴定意见。

  【鉴定人说】

  二次元IP鉴定,正在成为新的服务增长点。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明确将“美术作品”的保护范围扩展至实体衍生品,而司法鉴定正是打通“从数字到实体”维权链条的关键一环。

  二次元雕像的独创性隐藏在毫米级的细节里。比如《秋鸾-广寒宫》人脸残缺的边缘弧度、凤鸟尾羽的细微纹路差异,都是鉴定的“DNA靶点”。

  鉴定人通过三维扫描生成点云模型,哪怕侵权者改颜色、换配件,出自同一来源的事实仍无所遁形。本案中,原创元素的高度一致性——如破碎人脸与建筑的结合设计——是认定侵权的核心。

  近年来,涉及动漫手办、周边商品的侵权案发生率逐年上升,侵权手段也日益多样。

  在复制方式上,侵权方可能采用“同源改色”,即利用同一模具生产,仅更改颜色或配件,或是3D扫描复刻,即通过高精度扫描原版,批量打印的方式尽可能高精度地“以假乱真”。

  在逃避责任上,侵权方可能采用将产品拆解为不同部件后分批次销售,规避整体比对,或者以“二创”为名否认侵权等。

  鉴定中,鉴定人更关注的是独创性表达,例如本案中各元素的组合与形态、松树与亭阁的布局、凤鸟与花朵的动态呼应。这些特征的符合点价值较高,是检材与样本出自同一来源的铁证。

  目前,“谷子经济”的司法鉴定已从传统图像对比走向多维技术融合。结合图像、声音、文检、微量物证等多维技术,不仅打破了传统图像对比的单一局限,更精准破解了盗版仿造手段升级带来的司法认定难题,延伸证据链覆盖范围,适配“谷子经济”新形态。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声像和电子数据鉴定研究室副研究员:卢启萌)

  【鉴定锦囊】

  ●  全面登记,覆盖多维度权利。无论数字原画还是实体模型,应尽早完成著作权、商标、外观设计专利等多维度组合登记,让盗版者难以通过“换包装”“改细节”规避侵权认定。

  ●  留存创作证据。在IP创作过程中,需同步留存设计草稿、修改日志、创作时间戳等原始证据。同时,草稿、图层文件、3D建模源文件、不同批次的样品等都可能成为鉴定时的关键比对样本。

  ●  避免将白模全貌、高清细节图纸等素材公之于众。同时,在可能的条件下,借助技术手段为IP产品植入不易发现的“防伪标识”。

  ●  平台投诉+司法鉴定双线联动。发现侵权商品后,应通过合法合规方式固定证据,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司法鉴定。鉴定意见可作为平台处理依据,也是诉讼中的核心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