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近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在沪开幕,中外嘉宾围绕“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主题,以规则制定为核心,共话AI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路径,传递国家最新实践与全球协作趋势。
据悉,中国拥有24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其中上海—苏州集群位列全球第6位。上海拥有上万家人工智能企业、2万多件人工智能发明专利和近30万名人工智能专业人才队伍,具有很强的创新活力。
“人工智能虽不能作为申请主体,但其参与的发明创造可申请专利保护。”论坛上,与会专家详解我国应对AI知识产权挑战的法治实践。据介绍,针对AI带来的审查难题,我国已连续三次调整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创造性审查标准,在2025年的最新修改中,进一步明确AI伦理问题和“黑盒”特性的审查规则。
制度创新之外,技术赋能也成为法治实践的重要支撑。与会专家表示,我国已上线专利智能审查和检索系统,实现在线翻译、图形识别等功能;大模型技术更已嵌入审查全流程,“AI学术助手帮审查员快速掌握技术脉络,法律助手实现法条检索与案例解析,大幅提升审查质量与效率。”与会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