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沈媛
本报讯 从法庭上锋芒毕露的公诉人,到百姓权益的“守护者”,十八年来,现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民事检察部副主任龙潭的履职足迹涉及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始终不变的是她那份“司法为民”的法律初心。
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履职“标兵”
在全市“涉车牌”诈骗系列虚假诉讼专案中,不法分子通过伪造车辆买卖协议等证据材料提起民事诉讼,并指使他人冒充被告应诉,骗取生效法律文书,取得受害企业名下车牌的拍卖额度。面对案件涉及区域分散、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龙潭带着团队开启了一场“攻坚战”。
团队成员们挑灯夜战,全面梳理刑事检察部门移送的监督线索,短短一个月内完成卷宗调阅、当事人询问等调查工作,通过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等方式,推动纠正错误裁判,有力维护司法权威与群众权益。
“龙老师常说我们必须迎难而上,跨前一步、做深一层,让检察监督更加精准有力。”同事陈泽贇说,“这是龙老师的工作理念,更是她的工作态度。”
3岁女童朵朵因出生时被诊断为新生儿窒息,遭单身母亲高某遗弃在儿童医院,生父下落不明。作为承办检察官,龙潭依法履行审查起诉职能,引导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夯实定罪量刑的证据基础同时,不断劝说高某承担起抚养责任,但一直遭到拒绝。最终,高某被以遗弃罪提起公诉,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从刑事追责的角度看,这个案件到法院判决遗弃罪就结束了,但朵朵的人生并未因此走上正轨,她依然滞留在临时监护中心。”谁能承担监护责任?如何真正帮助朵朵健康成长?带着这样的追问,龙潭带领团队走访朵朵的其他成年亲属,但未能解决这个孩子的监护难题。
如何解决孩子的监护困境,她推动了一项创新措施——向有关行政部门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向法院申请撤销高某的监护人资格,最终由儿童福利院担任朵朵的监护人。该案也成为上海市首例由检察机关督促行政机关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案件,为类似困境儿童的救助保护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是龙潭一直以来的坚持。在一起家庭暴力案件中,一名长期遭受家暴的女性罹患重度抑郁,其女儿正值高考关键期。龙潭在全市率先开展人身安全保护令支持起诉工作,协助其申请法律援助并成功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一年后回访时,母女生活已重归平静,女儿也顺利考入大学。
谋划创新、笔耕不辍的研究“精兵”
“我习惯每办一个案件就建立一个新文档,把法律适用、争议焦点逐一理清。”龙潭说,这样的积累成为了她“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底气。她不仅精于实务,更善于将丰富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系统的理论成果,参与完成最高检、市检察院多项重点课题,如《检察机关民事支持起诉实务研究》《防范和惩治虚假诉讼机制研究》等,多篇论文获奖并公开发表。作为上海检察机关兼职教师、全国民事检察人才库成员,龙潭乐于分享所学所悟。近两年来,她已为本市多个业务条线检察人员、高校学生,以及江西、贵州等地民事检察人员开展专题授课十余次,持续传递专业力量与司法温度。
凭借扎实的业务功底与持续的理论钻研,龙潭在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民事检察业务竞赛中拔得头筹,先后获得上海市最美公务员、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并获评上海检察业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