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10月18日,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启动仪式在大零号湾举办。启动仪式上,上海5条Citywalk自然科普路线和11条生态研学路线首次推出。
“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作为首个以自然保护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公益活动,自2015年创办以来,广泛吸引全球顶尖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已逐步发展成为展示城市绿色发展成果、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平台,也是围绕生态文明对话交流的国际平台。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谭娟分享了上海在生物多样性调查方面的技术突破:传统人工调查方式已被多源遥感、AI识别、环境DNA(eDNA)等前沿技术取代,使城市“绿色家底”更加清晰、保护更为精准,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上海方案”。
“苏州河的蝶变”成为另一焦点。2025年“我是美丽中国讲解员”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张晓栋介绍了其治理关键:源头依托石洞口污水处理厂“人工肾”截污;借助河道传感器网络、AI摄像头及数字孪生系统实现科技监测与风险预判;469名快递员担任“民间河长”,并采纳市民建议形成“生态民主”,生动诠释“人民城市”理念,成为科技护航美丽河湖建设的典范。
为让市民亲身体验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成果,5条City walk自然科普路线和11条生态研学路线正式推出,鼓励市民在AI加持下探索科普新玩法,让每一次行走成为科技赋能自然保护与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