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台
据“央广网”报道,最近,陕西延安的几家连锁咖啡店铺遭到涂抹红油漆,据悉起因是有店员因为“团建”饮酒受伤而引发的纠纷。
职场中,“团建”喝酒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引起受伤的事件也时有发生,那么,这种情况算不算工伤呢?
是否由单位组织是关键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李泽瑞律师介绍,判断团建中受伤是否属于工伤,需紧扣《工伤保险条例》中“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三大核心,同时结合团建的特殊性质综合分析。
李泽瑞认为,团建的性质是关键判断依据,如果团建由单位组织、员工需强制参加,且目的是增强团队凝聚力、服务企业经营,比如拓展训练、部门聚餐等,即便活动不在公司内或非工作时间开展,也应视为“工作的延伸”,纳入“工作时间、工作场所”的合理范畴;反之,若团建是员工自愿参与的私人聚会,或与工作无关的纯娱乐活动,如下班后自行约饭,则与工作无关联,受伤后难以认定为工伤。
如果因为团建时饮酒导致受伤,需重点关注饮酒程度。《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规定“职工因醉酒或吸毒导致伤亡的,不得认定为工伤”,这里的“醉酒”需经医学诊断和法律判断确认,而非主观判断。若饮酒员工达到醉酒标准,即使因为工作应酬原因醉酒导致受伤、死亡,亦无法认定工伤;但是若员工仅少量饮酒,则可能被认定视同工伤。
如果因为醉酒导致无法认定工伤、工亡,那么应该谁来担责呢?李泽瑞律师表示,如果确系商务宴请,则员工属于因执行工作任务而受到损害,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如果宴请时领导强制员工饮酒,或者明知员工无法饮酒而反复劝酒,则应当承担一定责任;其他共饮者发现员工已经醉酒无法正常行动,但是没有尽到妥善安置和处理义务的,亦应当承担一定责任;饮酒者自己若明知自己身体情况不能饮酒或仅能适量饮酒,但是放任自己醉酒的,属于自身存在过错,应当承担一定责任。
维权应循合法途径
对于家属为推动事件解决采取涂抹红油漆的过激行为,李泽瑞认为,不仅未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承担法律责任。事实上,合法维权途径早已明确:
一是配合工伤认定。按人社局要求提交团建记录、沟通截图、诊断证明等关键证据,查清饮酒是否属工作安排、伤情与饮酒的关联度,为工伤认定提供扎实依据。
二是主张民事追责。若证实老板强制劝酒或未妥善安置,可依据《民法典》主张用人单位及共饮者承担过错责任,依法追索相应赔偿。
三是向监管部门投诉。通过劳动部门督促企业配合调查,或向公司总部提交书面维权材料,借助监管力量推动问题解决。
李泽瑞提醒,正如法律对工伤的界定需坚守证据标准,维权行为本身也应在规则框架内进行——情绪宣泄无法替代法律程序,反而可能让维权者从“受害人”沦为“违法者”。 (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