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读者呼声

黑医美“线上作乱”需要“整治在线”

本文字数:1125

资料照片

□戴先任

近期在不少社交平台出现了一些广告帖,发帖人自称是“正规医院护士”,可提供上门注射水光针、瘦脸针、溶脂针、美白针等医美针剂的服务。也有所谓“医美工作室”发文,表示拥有比医院便宜的正品针剂和更好的服务。一些“求美者”也发布相关“攻略帖”,分享自己购买针剂、找护士、工作室注射的经历。(10月21日中国经济周刊)

“黑医美”早就成了市场顽疾。根据艾瑞咨询公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的洞察白皮书》,经过估算,2019年全国有超过80000家生活美业店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属于违法行为,非法从业者人数至少在10万以上。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很多行业都在进行“互联网+”,而且人们越来越重视相貌,“颜值经济”不断升温,这让“黑医美”开始活跃于线上。在社交平台上,那些上门打针的“游医”、能够为爱美人士提供水光针、溶脂针、瘦腿针等医美针剂服务的“医美工作室”,实际上多是“黑医美”。

根据原卫生部于2002年公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后有两次修订),负责实施注射、抽吸、填充类项目的主诊医师必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同时需要3年皮肤病专业临床工作经验。不符合以上要求的执业医师,则必须在主诊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医疗美容临床技术服务工作。这些提供上门打针的“游医”往往并不具备相关资质,由于经营场所不确定,卫生环境很可能不达标,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抽吸、注射及填充类项目属于美容皮肤科中的微创治疗项目,都属于医疗行为。一些所谓的“医美工作室”提供此类服务,却没有相应的经营资质,很容易出现医疗事故,一旦出事,权益受损甚至身体遭到严重伤害的消费者还很可能难以维权。

黑医美活跃于社交平台,一些社交平台也间接成了“帮凶”。要保护好广大消费者的切身权益,要遏制“黑医美”乱象,对黑医美“线上作乱”就要引起重视,加大力度予以遏制。

黑医美“线上作乱”需要“整治在线”。对此,社交平台要能尽好自身的管理责任,清理整顿平台上的各种医美广告,对违法违规医美广告要加大整治力度,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对“黑医美”零容忍。监管部门也要行动起来,加大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督促网络平台履行好管理责任,对失职渎职的网络平台也要严肃追责问责,加大对黑医美“线上作乱”的打击力度,提高黑医美的违法成本。广大消费者也要理性消费,增强维权意识与防范意识,避免被无良商家忽悠,医美消费要选择正规医美机构,不要贪图便宜相信“黑医美”。

对于黑医美乱象,必须下大功夫整治,需要绷紧责任链条,各相关方面守土有责,强化监管,形成各方面合力,标本兼治,久久为功,才可能根治行业乱象,有利于医美行业健康发展。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读者呼声 B06黑医美“线上作乱”需要“整治在线” 2021-10-26 2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