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只要你对刑法的任何一个方面感兴趣,只要你有初中毕业的语文阅读能力,就能读懂这本书!
用轻松幽默的语调讨论刑法问题,带给你不一样的阅读和学习体验。
目录
第1题 犯罪为什么要分“阶层”?——法官如何作出有罪判决?
一、你实际上只能这样思考问题
二、立法者说了算
三、立法技术的限制
四、三个阶层的意义
(一)构成要件该当与违法
(二)违法与有罪
第2题 罪刑法定,罪刑法官定,还是罪刑学者定?——从“阳台金镯案”说起
一、盗窃就是“盗窃公私财物”?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一)找法
(二)侵占罪
(三)盗窃罪
1.客观构成要件
2.主观构成要件
(四)抢夺罪
二、盗窃罪里藏着个侵占罪?
——神奇的公理,神秘的话术
(一)法考机构的真题解析
1.答案与解析
2.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关系:“包容评价”?
(二)刑法学的回答(略)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写给“科班法律人”的,也是写给“法律门外汉”的;是写给在读本科生的,也是写给在职审判员的;它写给想要了解“刑法是什么”的人,也写给打算反思“什么是刑法”的人;写给想要从象牙塔里跳脱出来戏说闲聊的人,也写给企图深入学问腹地、较真儿地琢磨本土问题的人;它企图让学者风范十足的理论家望洋兴叹,更妄想令整日埋头办案的实务人员心满意足;它想要为不会分析案例的本科生提供一本“九阴真经”,还想给上到硕士、博士却还一头雾水的研究生送上一部“刑法观止”;它虽然未必能帮到你准备今天的中国法考,却一定能让你认清自己脚下是一条怎样的职业之路;它可以给你刚刚点燃的法学兴趣火上浇油,也能够为你快要熄灭的学术热情雪中送炭;它是一场又一场从案情出发、畅翔于立法与学说之间而终究要回到“案子怎么判”的唇枪舌剑,也是一趟又一趟从中国或德国出发,往返于两国之间而互通有无的刑法之旅;它是刑法漫谈,也是文化比较;充满了中国特色,也弥漫着德国风情……
【作者简介】
刘宗路,曾于北京大学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德国弗莱堡大学取得法学硕士与法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刑法学研究。
【前 言】
第一次给刑法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讲授“德国刑法专题”这门课时,我观察到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这些现象在后来的几年里反复出现在每一届学生身上。
(1)他们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大多上过“比较刑法”和“外国刑法”的课程,知道许多来自德国刑法学的名词、理论和学说,可细问起来的话,却很少有人能说出哪个概念的确切含义。(2)他们对德国刑法抱有很高的敬意,认为了解其中的“高深理论”对于学好“刑法学”而言“非常重要”,但自学的努力往往止步于阅读相关文献的痛苦体验。(3)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来听课时都会夹着一本德国刑法学的教科书(尽管我从不推荐更不指定参考书),但假如你在课间聊天儿时问他书看到哪儿了,他们一般都会承认自己实际上并没有读几页。(4)他们之中学习热忱较高的在上这门课之前(研二下学期)已经读过几本德国刑法学的教科书译著或是中国学者撰写的介绍外国刑法学的著作。但即使对这类同学而言,一旦要分析具体案例,你就会发现,他们并不知道分析案例应当使用以相关法律规定为内容的审查模板,更不知道一向为自己所津津乐道的犯罪论体系其实就是这个模板。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们十分推崇近些年在我国高校法学院中流行起来的所谓“鉴定式案例分析”。(5)他们每个人都知道我国刑法学界旷日持久的三阶层与四要件之争,并且绝大多数人都表示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更加科学严谨。
……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