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四主”格局实现“四降”打造高水平平安浦东

陈颖婷

本文字数:3313

  【概要】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东临长江入海口,西靠黄浦江,区域面积1210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街道、24个镇,实有人口600多万。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核心承载区、中央支持打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和上海落实中央赋予重大国家战略任务的重点区域。这里是各类市场要素的集聚之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必经之地;也是形形色色组织和人员的汇聚之地,社会治理的难度也是有目共睹。浦东新区如何以平安建设为抓手,建设出与引领区建设相匹配的“高水平平安浦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浦东新区区委政法委副书记蔡忠民。

  □  记者  陈颖婷

  问:浦东新区引领区建设已经2年多了,浦东在高水平的平安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就和经验?

  答:我们牢牢锚定“更高水平平安浦东”的目标,以源头防范为主攻点,以多元调解为主渠道,以实现“降投诉、降警情、降信访、降诉讼”的“四降”为目标,全力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为引领区建设提供坚强政法保障。

  两年多来,“部门主体到位、政法主力给力、街镇主场尽责、群众主角参与”的“四主格局”不断健全完善,得到各方认可。

  一是强化部门主体到位。工作中,职能部门主体履职到位、措施保障到位、工作落实到位。比如,区人社局密切关注欠薪矛盾,做到动态清零,未发生因欠薪引起的重大群体事件及负面舆情;区建交委推进党建引领物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模式。接下来,在涉众型金融、教育招生、教培类机构、房地产、劳资五大重点领域工作专班有序运行基础上,继续推动各部门主体落实监管责任、稳定责任、化解责任。

  二是强化政法主力给力。关键是打通外部、优化内部,横向贯通、上下联通,资源整合、共同发力。创新推进协作衔接机制,牵头制定发布《浦东新区关于进一步推动法院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浦东新区强化三级多元解纷机制深化“三不”工作内涵  提升现代化社会治理效能的实施意见》《关于提升浦东新区刑事案件办案质效的实施意见》《浦东新区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查处衔接工作实施办法》等4份实施意见。在涉案数据共享、证据证物共管、疑难问题共商、政法队伍共建的基础上,推动基层防线共夯,制发《浦东新区政法系统常态化开展“组团式”法律服务的实施办法》,拓展服务对象从各街镇和区直属企业向区内重点企业延伸,提供专业化法律建议,主动防控风险、化解矛盾、巩固成效。

  三是强化街镇主场尽责。推动街镇“三不”工作落实到位,“三个实有”基础工作管理到位,平安志愿者、平安屋、平安联盟“三平安”组织到位,信访三大攻坚战治理到位。推动街镇全面健全联席会议、涉稳风险排查、定期分析研判等制度,夯实责任落实机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四是强化群众主角参与。积极发挥总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优势,将“老娘舅调解室”“居村睦邻点”、1.1万名“知心大嫂”家庭志愿者等共同纳入平安建设网格,协同推进群防群治。注重选树、推广先进典型,2020年以来有5名同志获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1名同志被评为上海市见义勇为英雄、1名同志被评为全国见义勇为英雄。

  问:近年来,因为焦虑、抑郁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对此浦东新区在社会治理中对于这些“心源性矛盾纠纷”有哪些新的尝试?

  答:我们从心理健康角度出发,坚持把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抓手。根据《浦东新区进一步深化基层社会心理服务试点的工作方案》要求,我们部署推进新区试点工作。依托基层社会心理服务试点街镇建设、开展街镇社会心理服务,通过与专业社会组织的合作,为社区居民、社矫人群、社区戒毒人员等提供全方位心理健康服务,包括心理预警风险评估、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家庭教育指导等,培育社区居民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提升特殊人群回归社会、适应社会的稳定心理,构建“平安上海”、“平安浦东”,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

  具体而言,我们打造试点了街镇心理服务平台,推进心理工作常态化。继南汇新城镇之后,浦东新区新增6个基层社会心理服务试点街镇,结合成熟经验和专业人员实施,在高东镇、书院镇、泥城镇、花木街道、康桥镇和金桥镇分别进行场地建设,打造心理服务专项基地,为社区居民和特殊人群等提供心理放松场所,实现心理积极赋能。  (下转A5)

  (上接A1)

  根据基层民众不同的心理需求,场地建设采用专业化分区配置,分为心态评估、情绪疏导、状态赋能三个主要功能区,提供智能咨询、情绪放松、情绪宣泄、心理训练等多项心理服务,力求全方位帮助民众抚慰身心创伤、缓解情绪压力,收获健康幸福生活。

  为全面建设民众心理健康工作机制,更好地了解民意和社情,便于统筹关注社会重点人员,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我们通过打造一支专家团队、建立一个服务标准以及发布一本大众期刊,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打造浦东新区社会心理专家顾问团队,为各街镇提供专业后援支持。通过开展区级心理科普活动,提升街镇、社区工作者的心理工作技巧和心理疏导能力。针对街镇、社区工作实际难点,进行实操技能培训,组织专家提供督导支持服务,提升社区工作能效。

  通过前期调研、专家研讨、方案评审等标准化建设基础工作,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标准,形成浦东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坚实实践基础和扎实服务数据、案例。

  通过开展街镇专业社会心理服务,提升风险管控规范化。比如以情绪为切入点,建立特殊人群情绪管控服务模式,对金桥镇社区矫正人员和戒毒人员进行情绪评估,将人员分为低、中、高风险三类,对社矫人员的个性化心理辅导率达到100%。

  为提升基层人员的风险应对能力,分别在金葵地区、碧云地区、集镇地区等居委召集社区干部、志愿者代表等人群开展工作技能和情绪赋能沙龙培训,并在金桥镇各居委进行心理健康科普和心理服务宣传工作,心理科普覆盖率超过88%。

  问:浦东新区如何聚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平安能级,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浦东样本?

  答:浦东新区正在积极打造区级矛盾纠纷预警平台,开展全域矛盾纠纷源头风险排查,通过数字赋能,推动多元解纷工作持续向纵深发展,持续提升全区矛盾纠纷研判处置能力,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更加注重强基导向,绘制矛盾风险底数图。依托区级涉稳风险预警平台,推进“一站式”运作,多渠道融合汇集共享诉源治理、治安风险防范、矛盾纠纷调解等数据,以及委办局和街镇主动发现的隐患纠纷等数据,通过全量收集现有矛盾纠纷数据,实现被动处置转向主动发现、先期处置。此外,还完善了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配套开发信息化备案审核系统,从源头把关,确保全区重点项目底数清、情况明。更加强化法治思维,开展“组团式”法律服务。细化类型,将当前主要矛盾纠纷细分为社会治安类纠纷、经济类(含民事、商事)纠纷、公益诉讼类、行政诉讼类(含行政复议)、突出矛盾、其他六个类别。区委政法委牵头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等部门开展“组团式”送法上门服务。通过去年第一轮的开展,各单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今年第二轮的“组团式”法律服务也在有序推进,并进一步向区内重点企业拓展延伸(截至2023年12月21日,共收到8个街镇、6个区直属企业及工商联上报4个民营企业需法律服务的矛盾48件,其中街镇12件,区直属企业31件,民营企业5件)。更加深化系统观念,协同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浦东。通过“线上平台+线下化解”的创新化解矛盾纠纷新机制,有效调整区层面和街镇层面的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方向和对策,推动完善矛盾纠纷现有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基层治理工作螺旋式进步,真正实现将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在此基础上,重点针对涉众型金融、教育招生、教培类机构非正常关闭、房地产、劳资等5大领域,重点聚力12345热线降投诉、区公安分局降警情、区信访办降信访、区法院降诉讼,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推进、各部门协同发力的优势,进一步以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为牵引,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四主”格局实现“四降”打造高水平平安浦东 陈颖婷2024-03-25 2 2024年03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