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季张颖 通讯员 彭向宇
本报讯 不具备《食品经营许可证》,却向产妇们提供“月子餐”服务;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竟然公然开展盆底肌修复等项目……日前,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公益检察室的检察官们将目光投向与产后女性权益保护息息相关的产后康复机构、月子会所等场所,用切实行动守护该群体的身心健康。
此前,闵行检察院公益检察室经过对本区月子会所和产后康复机构的大面积排摸,同时结合顾客的线上评价,公益诉讼检察官发现,有多家会所在不具备《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向用户提供“月子餐”服务,部分会所的厨房和配餐间存在清洁不到位、食物生熟混放或未按照温度要求贮存等情况,如果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会对不特定多数女性身体健康带来损害,甚至波及正在哺乳的婴儿。
同时,多家产后康复机构及其合作的会所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为顾客提供药物注射服务,或者使用仪器探头通过仿生物脉冲的电流对顾客的盆底肌肉进行刺激,从而开展“侵入式”盆底肌修复等项目。然而,这些项目本应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来操作。
经查,因这些产后康复机构和月子会所的设施、布局及消毒等方面达不到医疗机构标准,不当操作风险很大,极易给女性身体带来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为保证产后女性群体“舌尖上的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产后护理行业的规范化经营,闵行检察院向行政主管部门制发了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书,督促其对前述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并加强行业监管。
就在近日,闵行检察院与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妇女联合会、区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对存在问题的月子会所开展了一次联合检查活动,行政机关针对现场发现的证照公示不规范、食品储存不当、仪器来源不明等问题,向当事人制发了询问通知书。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