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8月召开“三所联动”机制工作部署会以来,松江区车墩镇依靠驻镇法庭的便利优势,探索出“三所一庭+”工作模式,截至目前,调解室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21起,在高效化解大量“110”报警类纠纷外,其中也不乏重点疑难案件。
专业支撑,形成高效的服务模式
走进“三所联动”调解室,为了给当事人提供良好的调解环境,对调解室进行了硬件改造升级、完善办公设备,墙上公示着“三所联动”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也有民警、调解员、律师的姓名以及值班时间,为矛盾纠纷化解提供工作指引。
“专业性较强的纠纷,还是律师化解的快些。”车墩镇调委会派驻在“三所联动”调解室的调解员老陈感慨颇多。律师入驻调解室后,大大缩短了个案化解时间,提高了纠纷解决的效率。每周二下午为律师固定值班时间,当事人可以直接预约律师,选择各方合适的时间开展纠纷化解。
治于微末,预防潜在的风险隐患
“矛盾不上交”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要想实现“不上交”就要做到“预防在前、调解在中、根治在后”,在矛盾纠纷产生的初期,就能摸排的到、情况掌握的明。根据《车墩镇关于推进落实“三所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明确了镇、村两级组织架构,形成由平安办牵头、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鼓励平安志愿者、楼组长参与其中,通过“群防群治”的模式,形成每月矛盾纠纷排查以及重大节假日、重要节点专项排查制度。
为确保隐患处置更加迅速,车墩镇建立了“动态隐患研判登记”制度,对排查到的重点动态隐患进行星级评定并抄送至联动部门。截至目前,已排查重点动态隐患23起,均落实了处置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法庭与“三所”之间还建立了双向信息沟通机制,预防预警潜在的矛盾纠纷。在车墩法庭近期遇到的一起旅馆服务合同纠纷中,研判下来隐含较大的社会矛盾,故车墩法庭向司法所发出“矛盾纠纷联动化解提示函”,以“三所一庭”联动的方式,通过人民调解的形式将纠纷止于诉前。
触角延伸,发挥“+”的无限潜能
要想最大限度呈现“三所一庭”工作机制的效果,不单单要靠四家单位,更要发挥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调解工作室等的作用,秉持“众人拾柴火焰高”理念,发挥“+”的无限潜能。
抓好队伍建设。以村(居)综治工作站为平台,“三所联动”机制向基层延伸,社区民警、村(居)调解员、签约法律顾问组成“三人小组”,力争将“一般类”矛盾纠纷化解在“最一线”。通过基层条线干部法治培训、季度调解例会等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法治素养、调解能力。
发挥站室作用。镇级有“杨菊娣法律服务工作室”,擦亮“金牌调解员”杨菊娣的品牌,每年成功调处婚姻家庭、动拆迁类纠纷30余起。东门村挂牌成立“老陈工作室”,接待法律咨询、化解矛盾纠纷,为村里老百姓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针对汽车消费纠纷,成立“北松公路4s阳光走廊法律服务站”,打开了汽车消费行业领域纠纷化解的新途径。
小事不出村(居)。村(居)调解员、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等充分参与到基层的调解事务中。虬长路居委会“带头人”一月内连续调处房屋漏水、阳台安装雨棚两起纠纷。影佳居委“明白人”“带头人”一年内成功化解小区房屋漏水、道路施工致商铺停电损失等大大小小纠纷20余件。
下一步,车墩镇将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释放“三所一庭+”机制最大效能,努力探索实践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谱写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见效的新篇章。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