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法斋
很多人爱看侦探小说,因为层层线索中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解密的过程刺激万分。现实生活中,也有和小说一样难解的悬案,因为技术手段等原因,迟迟抓不到凶手,今天就看看案件——坦普街停车场杀人事件,靠一枚关键指纹破获29年悬案,这背后最大功臣就是华裔神探李昌钰。
证物充分,却凶手不明
案件发生在1973年美国康州纽黑文,警方突然接到一个报警电话,说是在停车场10楼至天台的楼梯处发现一具女孩尸体,警方接到报案后马上出动,前往案发现场。
这是一个10楼的立体停车场,离附近商场有一定距离,但是因为停车位多,停车方便,很多人都会选择把车停在这里,然后走去商场购物。
女孩死亡地点是停车场10楼至天台的楼梯处,她穿着蓝色连衣裙,胸口有2处明显的刀伤,已无生命迹象,地上有大面积的血迹,在停车场5-9楼处的地面也被发现多处血迹,呈现点滴状,间隔不等。
在停车场的9楼,警方发现一辆蓝色的别克轿车,门把手上沾有血迹,里面的物品证明,这辆车就是被害人的,很快被害人的身份也被锁定,她就是21岁的潘妮,在牙科诊所从事着助理的工作。
在别克车内警方发现了重要证据,车辆后排有个纸巾盒,从纸巾盒上提取到一枚指纹。此外,在停车场7楼,发现了一块男士手帕,手帕上沾满了血迹。
警方将证物带回,检验后发现,血迹上的血型都是O型血,而被害人潘妮的血型为B型,所以警方认定现场留下的血迹都是凶手的,在血液中还发现了微量的氟利昂和机械油脂成分,通过这些可以初步推断凶手从事一些与汽车维修相关的工作。
除了物证,现场还有5个目击者曾经看见过一个白人男子追赶着一个女孩,男子的手貌似还受伤了,其中一个目击者是停车场的收费员,男子离开停车场的时候给了他一张沾满血迹的停车票。
当时收费员也感到十分奇怪,他看见男子左手包扎着,还在出血,但是在简单询问后,并无异常,就放行了。警方询问男子样貌时,收费员实在想不起来了,但他记得那个男人说话带有点西班牙口音。
对于一个案子来说,物证(血迹+指纹)加上人证,已经是很充分的证据,破案应该不难,最初接手的警官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案件的困难程度远远超出他们的预判,案子迟迟不能侦破,周围群众也是人心惶惶。
多名嫌疑人都不是凶手
警方根据被害人潘妮的人际关系,找到了第一名嫌疑人,他就是德利托,他是潘妮的前未婚夫,在案发前不久,两人有激烈的争吵,为此还取消了婚约。但是在案发当晚,德利托有充分的不在场证明,当晚他在烧烤店内用餐,最重要的是他的血型并不是O型。
德利托不是凶手,对于警方来说,根据关系网来破案的计划泡汤了,这可能并不是一起有预谋的熟人作案案件,最糟糕的是这很有可能是一起随机杀人案件。
随机杀人案件的侦破难度很高,凶手范围很广,相当于大海捞针,加上1974年科学技术不发达,即使人证物证俱在,凶手也很难锁定,警方的调查遇到了瓶颈。
这一搁置就是整整11年,距离第一个嫌疑人出现后的11年,警方锁定了第二个嫌疑人,他就是戈利诺,他的妻子是潘妮的高中同学,妻子报案说戈利诺要杀她,还扬言说要和杀潘妮一样杀了她,最巧合的是戈利诺左手有一条疤痕,这与当年凶手左手受伤有很高的重合度。
但是戈利诺的血型是A型,这说明了他并不是凶手。之后警方还锁定了其他的嫌疑人,但是遗憾的是他们都不是凶手。
就这样,一个个嫌疑人都被确认并不是杀害潘妮的凶手,经过那么多年的侦查,案子还在原点打转,只要一天没有侦破,对于潘妮的家人都是煎熬。
最煎熬的就是她的父亲约翰,在潘妮遇害后,他花重金在报纸头版刊登为潘妮找凶手的新闻,他希望有一天能将凶手绳之以法,但是年复一年,事情毫无进展,钱花得所剩不多了,凶手却依然逍遥法外。对于约翰来说,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痛苦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
约翰在走投无路前,找到了华裔神探李昌钰,因为他听说李昌钰是刑事物证方面的专家,他抱着最后的希望,把最后的筹码压在了李昌钰的身上!
华裔神探解开29年悬案
李昌钰博士被誉为“当代福尔摩斯”,侦破无数疑难棘手案件,其中就包括轰动美国的辛普森杀妻案。在刑事鉴识领域,他就是最顶尖的专家。
在了解整个案件的经过后,他决定接受约翰的委托,帮助他找到凶手。李昌钰接手案件后便决定回到案发地点,做一遍案件重演,案件很快就被梳理清晰。
时间回到1973年,潘妮将车停在了停车场9楼,此时她发现一个陌生男子进入了车内,出于自卫,她拿起车内的一把小刀,刺向了男子,划伤了男子的左手,趁着男子因受伤出血分神时,潘妮马上打开车门逃跑。
潘妮并没有选择往下跑,向人求助,在慌乱之间,她选择往10楼的天台方向逃跑,凶手在后面紧追不舍,潘妮跑上天台后无路可逃,就被凶手追上捅了2刀,当场倒地不醒。
凶手在杀了人后慌乱逃亡,拿手帕捂住自己流血的左手,在慌乱间,他忘记自己的车停在哪里了,所以就有各楼层地板上滴滴答答的血迹,都是凶手慌忙找车的时候留下的。
最后他在7楼找到了自己的车,但是他把重要证物——带血的手帕掉在了地上。
李昌钰对于案件梳理完整后,他开始对2件重要的物证进行检验——纸巾盒上的指纹和带血的手帕。案件发生那几年,物证检验技术落后,只能确定案发现场的血迹为O型,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DNA技术的成熟为破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李昌钰成功从手帕上提取到了一组DNA,从纸巾盒上重新提取到了一组指纹,对比几十年前提取的,这枚指纹更加清晰,对于破案更有帮助。
他将指纹上传至资料库,但是遗憾的是几年内都没有人与之匹配。时间不断流逝,原本希望渺茫的案件有个大的转机,与指纹匹配者终于出现了。
这个男人就是格兰特,修车厂的一名员工,因为家暴老婆,被他的老婆报警,警方在采取他的指纹时发现,他的指纹与凶手当年留下的完全吻合。
29年了,等得快绝望的时候,凶手出现了!在确凿的物证前,格兰特承认了当年的罪行,他原本打算去停车场偷车,上了潘妮的车后,他被划伤,于是,失去理智杀了潘妮。
凶手终于出现了,29年的悬案终于迎来了大结局,只是潘妮的父亲约翰没有等到,他因为身体原因早早去世了,没能看到杀害女儿的凶手被绳之以法。
29年实在太漫长,但是凶手最后还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当然要归功于李昌钰博士,没有他,这起案件可能还是一起未解悬案。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