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季张颖 胡蝶飞 夏天
当一个妻子身处“围城”,持续困在家暴的阴霾中;当一个女性劳动者遭遇某超市欠薪,碍于文化程度不高而陷入维权阴影……这些妇女群体的权益该如何维护?
最高检部署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以来,上海检察机关将妇女儿童作为重点人群,通过支持起诉、公益诉讼、司法救助等方式,持续开展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系列行动,为身处困境中的“她们”撑起一把“伞”。
记者昨天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获悉,近年来,上海检察机关严厉打击侵犯妇女权益犯罪行为,2023年以来,上海检察机关公益诉讼部门共办理涉及妇女就业平等权保护、防范和制止性骚扰等多领域的妇女权益保护案件共计37件,在妇女司法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松江:妻子被丈夫打掉半边头盖骨
2023年3月,男子杨某因情感纠纷,将妻子小莉(化名)拖拽、抱摔倒地后,持路边砖块多次击打小莉头部……经鉴定,小莉外伤致颅内出血,伴脑受压症状及体征,构成重伤;此外还有多处轻伤和轻微伤。
杨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抓,但小莉面临的困境才刚刚开始。
“我借来的十几万元医疗费都已经花完了,现在还需要二次手术,根本没有手术费。”2023年7月,小莉来到松江区妇女维权窗口寻求帮助。在松江区人民检察院与妇联“红蓝联盟”的推动下,松江检察院很快联系上小莉。
经调查核实,小莉与杨某因感情不和已分居多年,这次被殴打后杨某及其亲属未进行任何赔偿,小莉为外地农村来沪务工人员,收入原本就不高,受伤后因不能工作失去生活来源,医药费用均是向亲戚借来的,目前她的一半头盖骨缺失中,急需第二次手术进行修补,修补时间越晚瘫痪的风险越高。
松江检察院经审查认为,小莉因案导致生活困难,且危及人身重大健康,其老家也出具了生活困难证明,属于检察机关司法救助工作中应当重点关注的困难妇女,决定加大救助力度,提请市检察院第一分院进行联合救助。目前小莉在松江检察院的帮助下获得了法律援助,也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据悉,2023年以来,松江检察院通过国家司法救助程序,救助涉重病残疾、受人身伤害、受重大财产损失等困难妇女113人,占总量的37.5%,其中72位被救助人为农村妇女。
徐汇:家政阿姨遭遇车祸索赔“无门”
徐汇“汇心检察”检察服务社会治理平台此前办理过这样一起案件,在沪打工的应女士在骑车途中被超车的外卖员郭某某的电动车后备箱撞倒,手指骨、腓骨与牙齿均不同程度受伤。事发后,应女士前往医院治疗,经司法鉴定,未构成伤残,但需停工休养。
应女士身在老家的丈夫多病,儿子智力存在缺陷,儿媳也身患残疾,在沪打工的她是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因伤停工后,高昂的医药费加上家中还有两个孙子需要抚养,应女士家的生活难以为继。应女士多次与郭某某所属公司商讨赔偿事宜,均得不到回应,保险公司也不与其沟通,郭某某也无力赔偿。于是,应女士向徐汇区人民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
“我们进行了审查核实,经仔细研判,应某某符合支持起诉条件,于是决定受理申请,支持起诉。随后,法院对此案主持诉前调解,检察官多次到法院诉调中心参与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应女士获得了相应的赔偿。”
“汇心检察”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应女士的实际损失较大,且还有一家五口需要供养,生活也陷入了难以为继的困境,徐汇检察院还专门召开司法救助公开听证会,经三位听证员一致同意,当场给予应女士司法救助款,以缓解其生活困境。
闵行:女性劳动者遭遇东家欠薪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劳动者就业形态不断演变,新业态、超龄女职工群体逐渐增多,女性劳动权益保障也面临着新挑战。为实现“前端”施治,闵行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在全市率先探索“支持仲裁”工作。
2023年末,闵行检察院在办理某超市欠薪案时,发现该案劳动者多从事理货、收银等工作,大多为女性,文化程度较低,诉讼能力较弱。检察官从合同履行情况、用人单位经营现状、劳动者维权成本等多角度进行分析研判,认为该案应支持劳动者一次性获取经济补偿金,并得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支持。
在此基础上,闵行检察院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共签《关于加强民事检察与劳动仲裁协作配合的实施办法》,办法实施以来共获取讨薪线索200余条,帮助34名女性劳动者成功讨薪50余万元。
数据显示,近3年来,该院依法能动履职,已办理民事支持起诉案件143件,其中涉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支持起诉案件共82件,占三年来支持起诉案件总数的57%。
“目前,我们也在横向拓宽支持起诉类型广度,聚焦消费纠纷、家庭监护、人身侵权等领域,开展多维度穿透式监督。”闵行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刘莉告诉记者。
静安:督促整改月子会所的消防安全隐患
“我们收到线索,称部分母婴护理机构存在消防安全隐患。”静安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告诉记者,具体包括占用安全出口处设置了休息区域、放置推车和吸尘器等打扫清洁的家电和工具等,妨碍安全出口畅通。会所未按照国家标准确保配置的消防器材完好有效,在安全出口处配置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为2015年10月生产,存在压力指示器指针不在代表可正常使用的绿色区域内等问题。
2023年11月,静安检察院成立办案组就母婴护理机构管理情况进行专项调查,依法有序开展线索初核。“我们4个调查分队,列举8类母婴护理单位常见问题,制定妇女权益保护母婴护理单位调查专项方案。”检察官介绍,他们加强与燃气安全部门、市场监督部门、卫健部门对接,就案件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寻求专业支持,形成治理合力。经查,辖区内2家机构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静安检察院随即向消防救援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落实监督检查职责,对母婴护理单位开展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并及时督促落实相关企业的消防安全责任。静安区消防救援部门立即就消防安全问题进行实地检查,行政监管部门向涉案商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当事人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处罚款。2023年12月,办案组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进监督,发现相关机构均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切实维护母婴权益。
2021年至今,静安检察院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过程中发现并立案办理妇女权益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4件,案件涉婴幼儿配方乳粉、母婴室建设、医美安全等领域。其中,2021年度共研判线索1件,立案1件;2022年度共研判线索5件,立案5件;2023年度共研判线索8件,立案8件。在2021年3月单设公益检察室后,整体办案数量上升趋势明显,办案规模增速显著。
探索公益诉讼保护模式,“检察+”协作共当守护人
记者获悉,近年来,上海检察机关严厉打击侵犯妇女权益犯罪行为,积极探索妇女权益公益诉讼保护模式,确立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四合一”办案模式,以高质量法律监督助力妇女权益保障。
其中,2023年以来,上海检察机关公益诉讼部门共办理妇女权益保护案件37件,包括妇女就业平等权保护、防范和制止性骚扰、保障妇女平等享有承包土地权益、制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贬低损害妇女人格、规范母婴设施建设、保护女性消费者权益等多领域案件。
上海检察机关通过建立“检察+妇联”工作模式,共同开展专题调研,推出指导案例和操作路径;建立“工会+检察院”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协同工作机制,最大限度维护职工特别是女职工的劳动权益。
在未成年女性保护方面,上海检察机关通过与相关单位联合建立全覆盖式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共建全国首个省级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平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三方协同机制,及时发现案件线索,开展对未成年女性的综合保护救助。
下一步,上海检察机关将继续秉持“检护民生”的理念,持续深化“检察+”协作模式,形成妇女权益保障的工作合力,共同当好妇女权益的守护人。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