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法斋
据报道,“辛普森杀妻案”的主角,O.J.辛普森,于当地时间4月10日因癌症去世,终年76岁。他死了,世纪悬案的真相也许将永远是一个谜。
世纪悬案
1994年6月12日深夜,洛杉矶西部一豪华住宅区里,一只小狗在不停地狂吠,引起了邻居家的注意。人们在一住宅门前发现两具血淋淋的尸体。女死者后来证实是妮可·布朗·辛普森,而她身后是餐馆的侍生郎·高曼。两人浑身血痕,被利器割断喉咙而死。死亡时间是晚上10点多。
案发当晚黄昏,妮可同孩子到高曼所在的餐馆吃饭。离开后曾打电话说遗留下了一副太阳镜,高曼找到后对同事说下班送还给妮可。
案发后凌晨,四名警察部侦探来到死者前夫即著名的橄榄球明星辛普森住所,在门外发现他白色的福特野马型号汽车染有血迹,车道上也发现血迹。按铃无人回应,侦探爬墙而入,一名叫福尔曼的警员在后院找到一只染有血迹的手套和其他证据。
案件主要证人是当时住在客房的辛普森朋友基图,他作供说客房有像地震一样的响声。此外,一个被电话预约的接辛普森去机场的司机表示,当天晚上10点左右他到辛普森家按门铃无人回应,接近11点时,发现一名高大黑人(与辛普森相似)匆匆从街外跑回屋。再按门铃后,辛普森回应了,说他睡着了,然后坐车到机场去芝加哥。
案发后的凌晨,辛普森在芝加哥酒店接到警方通知的前妻死讯,清早赶回加州。辛普森在律师极力反对下单独接受了警察一小时的问话。警察考虑到他的名声,并没有对辛普森做深入的盘问就释放了他。当时警察发现辛普森受伤。他解释说,是接到前妻死讯过度激动打破镜子而受伤的。警察经过几天调查后,决定将辛普森列为主要疑犯。辛普森准备自首,但没能如约到场,故警方决定逮捕辛普森。
6月17日,辛普森的律师准备陪同辛普森回警察局时,发现本来在楼上休息的辛普森已不知去向。随后全国观众在电视上看见了难忘的镜头:天上直升机队、地上巡逻车队全面出动,几小时后终于发现辛普森的白色小车。几十辆警车在洛杉矶公路上展开追逐,更准确地说是护送:辛普森手持手枪以自杀为要挟,而洛杉矶警局出人意料地克制,护送他回到家。而辛普森家外早已被他的支持者和围观群众围得水泄不通。随后,辛普森在车上与警方展开谈判,晚上辛普森丢掉手枪走出车外被逮捕。
一波三折的审理
律师罗伯特·卡戴珊成为辛普森的辩护律师。
正式审判开始后,在开庭陈词时检方指控辛普森预谋杀妻,作案动机是嫉妒心和占有欲。离婚之后,辛普森对妮可与年轻英俊的男人约会非常吃醋,一直希望复合,但希望日益渺茫。案发当天,在女儿的舞蹈表演会上妮可对辛普森非常冷淡,使他动了杀机。高曼属于误闯现场,偶然被杀。法医鉴定表明,被害人死亡时间大约在晚上10点到10点15分之间。辛普森声称,当晚9点40分到10点50分之间他在家中独自睡觉,无法提供证人。
在整个审判过程中,根据律师的建议,辛普森依法要求保持沉默,拒绝出庭作证。
但是,检方关于预谋杀人的指控似乎不合情理,主要原因是:辛普森当晚要赶飞机,他已预约了豪华出租车送自己去机场。这一安排实际上堵死了他本人作案的后路,因为他必须在短短1小时10分钟之内驱车前往现场,选择作案时机,执刀连杀两人,逃离凶案现场,藏匿血衣凶器,洗净残留血迹,启程前往机场。整个环节稍有差错闪失就会耽误飞机起飞的时间,这时,出租车司机便会成为重要证人。另外,对辛普森这种缺乏训练和经验的“业余杀手”来说,使用枪支是最佳选择,根本没必要用利刃割喉杀人。这种作案方式不只弄得自己满身血迹,而且会在凶杀案现场、白色野马车和自己住宅中留下难以抵赖的“血证”。
辩方认为,妮可有可能被贩毒集团或黑手党杀害,因为妮可有吸毒历史,如果她大量购买毒品之后没能按时支付,就有可能被黑手党下毒手,而割喉杀人正是他们惯用的手段。另外,高曼与妮可也不是一般关系,有人曾看见他驾驶妮可那辆价值15万美元的白色法拉利牌高级跑车在街上兜风。更令人生疑的是,1993年到1995年期间,在高曼打工的那家意大利餐厅竟然有四位雇员被谋杀或神秘失踪。
在美国的司法体制中,只依赖间接证据就把被告定罪判刑绝非易事。因为仅凭个别的间接证据通常不能准确无误地推断被告人有罪,必须要有一系列间接证据相互证明,构成严密的逻辑体系,排除被告不可能涉嫌犯罪的一切可能,才能准确地证实案情。此外,间接证据的搜集以及间接证据和案情事实之间的关系应当合情合理、协调一致,如果出现冲突或漏洞,就表明间接证据不够可靠,不能作为定罪的确凿根据。比如,在辛普森案中,检方呈庭的间接证据之一是在杀人现场发现了被告人的血迹,可是,由于温纳特警长携带辛普森的血样在凶杀案现场停留了3小时,致使这个间接证据的可信度降低。
在辛普森案中,由于检方证据全都是间接证据,因此,辩方律师对这些“旁证”进行严格鉴别和审核,是这场官司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令人失望的是,检方呈庭的证据破绽百出,难以自圆其说,使辩方能够以比较充足的证据向陪审团证明辛普森未必就是杀人凶手。
在这起案件的侦查、审理中,控辩双方使尽浑身解数,甚至还请动了华裔法证专家李昌钰出庭作证。
争议中无罪释放
1995年10月3日,美国西部时间上午10点,当辛普森案裁决即将宣布时,整个美国一时陷入停顿。当时的克林顿总统推开了军机国务;前国务卿贝克推迟了演讲;华尔街股市交易清淡;长途电话线路寂静无声。数千名警察全副武装,如临大敌,遍布洛杉矶市街头巷尾。CNN统计数字表明,大约有1亿4千万美国人收看或收听了“世纪审判”的最后裁决。陪审团裁决结果:辛普森无罪。
但随后,辛普森前妻和高曼的家人都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辛普森支付民事赔偿。1997年2月5日,陪审团一致认为,有足够证据说明辛普森应为高曼的枉死和对妮可的殴打行为支付民事赔偿。2008年2月21日,一家洛杉矶法庭宣布对其民事判决维持原判。
《辛普森:美国制造》
关于辛普森一案的纪录片、电影、书籍太多,围绕着辛普森的亲朋好友也是频繁出镜,至今,这仍然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影视题材。
人们会在这个案件中争论得面红耳赤,比如,2012年11月21日,美国调查探索频道播出了一部纪录片《我的连环杀手兄弟》,提到辛普森案另有隐情,美国死囚格伦·罗杰斯才是此案的真凶。
在众多关于辛普森案的纪录片中,获得2017年第8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的《辛普森:美国制造》更值得一看。此片还因为一个电影奖项却颁给了一个在电视上播出的纪录剧集,引起了纪录片业内的争议。当时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导演埃德尔曼说:“我执导这部纪录片的唯一理由就是渴望制作一部史诗般的电影。”
作为一部迷你剧集,《辛普森:美国制造》的质感在众多同题材影片中则是佼佼者。当然,观众首先得挨过前两集对辛普森成名之路鸡血般的冗长介绍。对于美国以外、并不那么热爱橄榄球运动的观众来说,这一段“我如何从一个贫民窟的小子变成大家眼中的运动英雄”的故事,其实20分钟就够了。这或许也是一种“美国制造”,角斗士入场前绕场一周,最终轰然倒下的那一瞬间,多么的“好莱坞”!
该剧片名并没有叫《辛普森杀妻案事件始末》,而是《辛普森:美国制造》,很贴切。一个善于制造英雄的国度,英雄之路必定也是悲情之路。在全景式的细细讨论中,试图还原这位橄榄球明星的真实生活,同时让法律、名利场、大众心态等美国社会一直以来的社会矛盾集中浮出水面。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