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多元解纷

产权明明是自己的 却为何有家不能回

“三所联动”让“归来”之路不再冰冷

胡蝶飞/崔顺成

本文字数:1402

  □  记者  胡蝶飞  通讯员  崔顺成

  “除了这套房子,我反正一无所有了,不把房子还给我,谁也别想过好日子,大不了再坐一次牢。”这是林康(化名)刑满释放首日,第一次见到民警王嘉俊时说的话。刑满释放首日,却发现自己有家不能回,林康不仅放出狠话,还扬言要对大哥遗孀动手……虹口公安分局曲阳路派出所民警会同街道司法所、辖区律师事务所启动了“三所联动”纠纷调解机制,最终有效化解了这起家庭矛盾纠纷。

  刑满释放首日有家却不能回

  今年64岁的林康曾在2009年因贩毒罪被判死缓,后因服刑期间表现较好,于今年2月17日刑满释放。

  15年后重获自由的第一天,恰巧也是春节长假的最后一天,作为林康户籍所在地的社区民警,虹口公安分局曲阳路派出所民警王嘉俊带着年货打算去见一见他。

  可谁知这第一次会面,却是和他一起在家门口吃了闭门羹。而把民警和林康关在门外的,是他大哥的遗孀王阿婆。产权明明是自己的,却有家不能回,气愤的林康于是把狠话当着民警的面对门里喊了出来,还扬言要对王阿婆一家动手。

  为了防止事态升级,民警一边安抚林康情绪,一边询问情况,也逐渐了解了这个20年前的约定。原来,林家共有三兄弟,林康排名老三。这套房子当年是由林康及其父母共同出资购得,当时政策要求仅能登记在一人名下,于是父母选择将该房屋登记在林康名下。

  1997年,大哥作为返沪知青想要投靠林康,而林康当时正在某监狱服刑,二哥前往监狱征得了他的同意并取得书面确认书。于是自那年起,林家大哥及其妻子王阿婆的户口便登记在该房屋名下。至2013年大哥去世,王阿婆及其女儿和外孙便连人带户都在该房屋内,久而久之也把这套房当成了自己的家。

  如今,“本不会出现”的林康站在了家门口,王阿婆虽然自知理亏,却只能选择闭门不见。但正如林康所说,这套房子就是他的所有,为了房子他或许真的会做出一些过激行为。

  问题症结在于怕影响外孙学籍

  为了彻底排除这个隐患,王嘉俊会同街道司法所、辖区律师事务所启动了“三所联动”纠纷调解机制,把林康和王阿婆一起请到派出所,在民警、律师和人民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寻找问题的最优解。但调解伊始并不顺利,双方情绪非常激动,当林康提出的人户清空要求被大嫂王阿婆拒绝时,他大声吼道:“信不信我把你们连人带物一起扔出去!”

  为防止矛盾激化,民警和律师以及调解员一致决定采用背靠背模式进行调解。通过个别谈话了解到,没有经济来源的林康想把名下这套房卖掉后搬去郊区养老,这就要求王阿婆一家不仅要搬出去,还要将户口也全部迁出。

  而王阿婆已经在外区申请到了经济适用房,搬出去并不是问题,但她的外孙刚上初中,她生怕户口迁移影响到孩子的学籍,因此希望能够等孩子初中毕业后再迁移户籍。

  将双方诉求合并后,“三所联动”工作人员便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就是外孙的学籍问题。于是在第一次调解后,律师查阅了教育部门的相关条款,向王阿婆解释了学籍迁移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民警也向王阿婆申请的经济适用房所在地派出所进行了咨询,明确了户籍迁移的可行性和相关流程。

  解除了最大的顾虑,在今年3月的第二次调解中,王阿婆爽快地签下了调解协议书,并答应于次日便将户籍迁入到经济适用房内。林康也反思了自己的言行,知道自己不该因一时冲动对大嫂说了狠话,有愧于已故的大哥。

  “大嫂,哪天搬家要叫上我,我也来帮忙。”林康的一声“大嫂”让调解现场充满了亲情的温暖,也见证了“三所联动”机制再一次用法、理、情的融合,为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找到了希望。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多元解纷 B04产权明明是自己的 却为何有家不能回 胡蝶飞/崔顺成2024-05-07 2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