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拍案说法

求职“捷径”变“劫径”

母亲为儿子“托关系”找工作掉入诈骗陷阱

季张颖

本文字数:1039

  □记者  季张颖

  疏通费、考证费用、面试和培训费用、置办服装费……一环又一环,号称搞得定,实则上演“连环骗”。“托关系、走后门”这些所谓的“捷径”最终变成了“劫径”。

  近日,崇明公安分局港沿派出所成功破获一起以“介绍工作”为由骗取他人钱财的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名,涉案金额12万余元。

  今年3月初,顾女士到港沿派出所报案,称自己为给儿子找工作被人骗了好几万元。据顾女士回忆,2023年8月中旬的一天,她在朋友组织的饭局上结识了孙某。孙某声称在崇明找工作就找他。不过,要孙某帮忙得花钱“疏通关系”。而顾女士当时正苦于儿子长期无业在家,听了孙某的话当即心动,与孙某“一拍即合”。10月底,顾女士以现金方式交给孙某2万元。孙某信誓旦旦保证,认识当地某福利院人事科的朋友,可以搞定工作,还让顾女士的儿子签订了一份“用工合同”。

  过了一个月,顾女士没等到儿子入职的消息,便微信联系孙某。孙某表示,关系已经打点好了,但是需要顾女士的儿子考取相关资格证。因为孙某称有渠道拿到考试答案,顾女士便毫不犹豫又从银行取出1万元现金交给孙某。

  2023年12月,顾女士仍未等到儿子考证和入职的消息,便电话询问孙某。孙某表示,证已经找人代考,等到来年1月初便可入职,但是12月25日前需缴纳面试、前往外地培训、服装等各种费用5000余元,时间非常紧迫。顾女士觉得前面的钱都花了,最后也不差这一笔钱,便在12月24日将钱汇入孙某卡内。

  2023年12月25日,顾女士再次联系孙某想询问前往何地培训,却发现孙某微信语音电话、电话都打不通,他只在微信上回复:“入职的事情耐心等待就行了,培训帮你搞定了,等通知吧!”这一等,便又是3个多月。直到顾女士察觉自己可能被骗,才到派出所报警。

  接案后,港沿派出所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循线深挖,发现孙某以“介绍工作”为幌子,通过收取“介绍费、考证费、服装费、培训费”等方式前后骗取顾女士在内3名被害人共计12万余元。随后,民警依法将犯罪嫌疑人孙某传唤至公安机关。

  经讯问,孙某对自己以“居间介绍”为幌子骗取顾女士等人12万余元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孙某已因涉嫌诈骗罪被崇明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说法>>>

  求职者要通过专业正规的平台或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求职,不要轻信“托关系、走后门”。此外,求职者遇到入职前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提前缴费,收取报名费、培训费、入职体检费等情况,有必要向用人单位核实,如遭遇求职诈骗要及时保存相关证据并第一时间报警。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拍案说法 B04求职“捷径”变“劫径” 季张颖2024-05-10 2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