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近六成市民常遭遇“游烟”,室外排队等候区域、人行道等最多“烟雾”

上海室外“游烟”万人调查结果发布

陈颖婷

本文字数:847

  □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在第37个“世界无烟日”来临之际,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控制吸烟协会联合开展了上海市民室外二手烟(游烟)相关情况调查,其中近六成市民经常遭遇“游烟”,逾九成市民对“游烟”表示反感,超七成市民表示不能接受“游烟”,多数市民认为“游烟”会造成安全隐患、影响市容环境和他人健康,并倾向于通过立法管控、加强宣传倡导和规范设置室外吸烟点等措施来改善“游烟”情况。

  据了解,上海的成人吸烟率自2010年控烟立法以来,已下降7.5个百分点至19.4%,法定禁烟场所违规吸烟发生率下降至12.4%,但也存在短板不足,成人二手烟暴露率虽有所下降,但仍达41.6%。随着室内控烟状况不断向好,相对而言吸烟者在室外“随处吸烟”“抽游烟”现象造成的非吸烟者二手烟暴露情况则显得更为突出,引起市民的强烈反响和关注。

  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控制吸烟协会近期开展了市民万人“游烟”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在室外遭遇“游烟”的现象较为普遍。其中,遭遇“游烟”最多的前五位场所分别为室外排队等候区域(如景区、饭店、饮品店等)、人行道、路口红绿灯等候区域、室外游乐场、公交车站、商场及商务楼出入口等。值得关注的是,有近三成的市民在学校门口(如接送学生时)遭遇过“游烟”。

  从被调查者对室外“游烟”态度的结果来看,超七成的市民对“游烟”的态度为“不能接受”,而不能接受“游烟”的原因包括:影响他人健康;容易发生烟蒂随处乱扔的现象,影响市容环境;造成安全隐患(如烟头、烟灰烫伤他人或烫坏衣物、乱扔烟蒂还可能引发火灾等)。当被问及遭遇“游烟”的感觉时,逾九成市民表示“反感”。

  对于“游烟”的应对建议,超六成的市民认为应当加强宣传倡导,逐步形成烟民在室外不抽“游烟”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将一些特定和重点的室外人群聚集场所也纳入法定禁烟范围;“疏堵结合”在室外规范设置吸烟点,并标明吸烟点标识及引导标识;对在室外人群密集场所吸烟和边走路边吸烟的“游烟”行为进行立法管控。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法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或镜像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上海法治报社出版
地址 : 徐汇区小木桥路268弄1-2号
新闻热线 : 021-64179999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上海法治报
微信公众号
“法治新闻眼”
视频号
上海法治报头版 A01上海室外“游烟”万人调查结果发布 陈颖婷2024-05-14 2 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