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季张颖 通讯员 杨莹莹
本报讯 曾经被施工围挡“包裹”的农田上已有新芽生长,加盖在被硬化过的耕地上的住人集装箱已全部拆除,被占农田已完成复耕复绿……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近日,闵行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对一起涉永久基本农田公益诉讼案件展开回头看。记者昨天获悉,今年,闵行检察院聚焦“三农”领域,已立案6件,其中制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4件、行政公益诉讼磋商整改结案2件。
“有村民跟我反映情况,他们村准备建造一个公共服务中心,但建造的地块之前曾经是农田。这种行为合法吗?”今年3月,闵行检察院接到一条来自“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的线索。土地资源保护事关国家利益,公益检察室检察官立刻对该线索进行调查。
刚到该村落,检察官便看到这处规模颇大的田地被分割得七零八落。根据现场查看,该地块约占地6000平方米,分成南北两块。其中北侧地块是一片休闲绿地,铺设着纵横交错的多条砖石小路,而南侧地块四周被高约两米的绿色围挡围起,内部尚处于闲置状态,暂未有动工迹象。根据入口处张贴的规划设计信息及总平面图,显示该处规划建设村公共服务中心,用地面积为2800余平方米。
为将问题解决在农时前,检察官先后多次联系相关职能部门,调查核实该地块土地性质,最终确认该地块为市管储备永久基本农田,且并无转出和“先补后占”等方面的审批手续及文件备案。
为此,闵行检察院制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督促采取有效措施纠正涉事违法行为。近日,检察官再次来到该地块进行复查,伴随着新翻泥土的清新气息,南北两侧地块均恢复耕作土壤状态,土地上已有新芽生长。
据介绍,闵行检察院主动加强与本地区农业农村、规划资源等部门的联系,针对耕地被违法堆放建筑垃圾、建成休闲绿地的情况,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处理,实现复垦复绿约20亩。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