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陈姝楠
本报讯 近期,一销售假冒品牌洋酒的售假团伙主犯朱某,被青浦区人民检察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提起公诉。至此,该团伙犯罪人员均已归案,这起横跨近三年、涉及百万元的售假案件,终于画上了审查起诉环节的句号。
2022年至2023年,周某作为KTV总经理,明知洋酒系假冒注册商标商品,仍低价购入并加价销售,案发后,周某始终包庇KTV实际经营者朱某。青浦检察院“沪青知”团队通过恢复关键电子数据、联动侦办、突破口供,锁定朱某授意周某售假的犯罪事实,生动体现了知识产权犯罪全链条打击的司法实践。
2022年至2023年,周某明知涉案洋酒系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向上游销假制假人员(已判决)低价购进,并在其参与经营的KTV内大幅加价销售。经查明,其销售金额达41万余元,现场查获待销售货物价值达17万余元。青浦检察院经审查认为,周某的行为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于2024年3月依法对周某以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提起公诉。青浦区人民法院于同年6月对周某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21万元。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检察官发现,本案存在一位十分可疑的案外人朱某。销售涉案洋酒是该KTV最大获利来源,周某是该KTV总经理,而案外人朱某是该KTV的老板以及实际出资人,除工资外,朱某给予周某每年盈利的10%作为分红,两人私交甚密。朱某作为经营者,对成本、利润及货源必然知情,尤其在进价远低于正品价的情况下,不可能对周某销售假冒洋酒的行为一无所知,检察官遂对周某进一步开展审讯,但周某始终称朱某不知情。
为夯实证据锁链,青浦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官与刑事执行检察官联动履职,向正在监狱服刑的周某多次开展释法说理工作。面对铁证如山,周某终于松了口,承认其因为长期受到朱某在工作、生活上的照顾,为讲义气,没有在审查起诉阶段如实供述朱某参与犯罪的情况,事实上,朱某作为KTV的真正老板与实际控制人,不仅是知情人,更是犯罪决策者,其认识的上游售假人员也是由朱某引荐,采购假冒洋酒并支付采购款也都是在朱某的授意下完成。
青浦检察院由此锁定朱某犯罪证据,将朱某犯罪线索移送青浦公安分局,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青浦公安分局于2024年12月27日将朱某抓获到案,经审讯,朱某如实供述其犯罪事实。青浦检察院经审查,于今年1月26日对朱某批准逮捕,并于4月30日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对其提起公诉。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