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飞
“等我孩子报了初级班后,课程上了一大半,一次都没实飞过,教练又让孩子报名参加比赛,缴费2.9万元升级中级课程,这是在PUA我。”日前,顾女士向《上海法治报》反映,她在暑期给10岁儿子报了一个穿越无人机培训班,没想到被培训机构上海知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飞”)以涉嫌欺诈的方式,在没有飞行资质的情况下,不断要求增加学费,升级课程。
自购教具,无法实飞训练
今年7月初,顾女士看到知飞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招收暑期无人机培训的短视频,在视频中,宽大的实飞场地和专业老师授课让顾女士动了心,于是顾女士通过视频中的联系方式加了知飞工作人员的微信,并询问是否招收小学生学员进行无人机飞行培训。“工作人员说,知飞是非常专业的培训机构,有未成年人的无人机培训资质。”
见顾女士还有些许犹豫,知飞工作人员还表示,初中生通过他们培训学习,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名次,就可以走科技特长生路线,实现中考加分。听到知飞工作人员这么说,顾女士彻底心动了,于是为儿子报了FPV(第一人称视角)穿越机青少年初级班课程,一共16节课,报名费6800元,机构给顾女士打折,收取了6000元,并给她儿子配备了专业的飞行教练进行授课。交完费用后,顾女士要对方出具合同时,知飞当时说打印机坏了,承诺过几天再签合同。可到了现在,知飞仍未给顾女士提供合同。
在建立沟通方式时,令顾女士不解的是,她儿子的培训课是六个学员一起上的,但在建立微信群的时候,是每个学员单独建群,“群里一共六个人,除了我,其他五个人都是知飞的工作人员。我感觉我在群里是弱势群体,都不敢问太多问题了,而且我也不知道和儿子一起上课的其他学员的情况。”顾女士说。
随后,顾女士的儿子被安排到知飞青浦校区接受培训学习,并按照培训老师的要求,购买了独立显卡的笔记本电脑、飞行软件以及遥控器等,花费7000多元。就这样,顾女士每周末带着儿子从松江到青浦进行上课。
在培训课上,顾女士多次发现,几个小学员除了在电脑上进行模拟飞行之外,并不能真正地了解飞行知识。在上了12节课后,顾女士向培训机构反映要求实飞训练,但飞行教练总是以各种理由进行拖延。其间,飞行教练还无故缺席三次课,由其他教练代课。
据顾女士提供的课程安排表显示,从第六章开始就是“开启FPV飞行”,后面几章课程都是实飞课程,“但机构根本就没按照课表上来上课,每次都是让孩子拿着遥控器在模拟飞行,和打网络游戏差不多,一次实飞都没有。”顾女士生气地说,“就这样天天在电脑上模拟飞行,孩子都可以在家模拟了,何必在这里学习,我们最需要的是实飞训练。”
权威部门确认,培训机构无资质
面对顾女士要求进行实飞的需求,培训机构提出要她先购买穿越机,并列出了详细的配件清单。为了让儿子早点进行实飞训练,顾女士按照要求,在网上花了8000多元购买了穿越机的各种配件,包括机身,桨叶、电池、遥控器以及相关配件。在购买前,飞行教练答应顾女士,把购买的配件组装起来并对频,以便进行实飞训练。
等顾女士把这些配件带到培训机构组装时,飞行教练告知顾女士,8月初要成立一个暑期集训班,参加集训的学员,代表机构参加明年3月份举行的中国无人机竞速联赛。教练希望顾女士的儿子参加集训班,并升级课程,需要缴纳2.9万元。
对此,顾女士质疑道:“我儿子现在连一次实飞都没有过,怎么参加集训呢?更不能参加比赛了。现在我们飞机也买好了,如果不升级课程,不给组装,实飞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始。感觉知飞现就是在PUA我,知道我们已经投入不少,沉没成本大,所以就想着让我们加大投入。”
顾女士之后通过其他学员家长了解到,知飞青浦校区的飞场是成人飞场,是提供给成人考无人机执照实飞使用的,无法让未成年人进行实飞培训。“我们当时就是看到知飞发布的场地视频,才选择这里的,没想到根本就不是未成年人的飞场,怪不得孩子一直上模拟飞行课程,这不是在欺骗我们吗?”顾女士对记者表示。
而知飞工作人员告知顾女士,他们会定期组织三四个未成年学员,到另外一个未成年人飞场实飞训练。对此,顾女士并不满意,要求知飞退还学费,并将相关情况反映给有关部门。
记者根据知飞官网提供的电话,联系了知飞的朱姓工作人员。据他介绍,知飞是具备未成年无人机培训资质的,同时表示对顾女士反映的情况要做进一步了解后,再联系记者。第二天,记者多次拨打电话,但均未接通。截至记者发稿时,知飞对此并未作出回应,也未将相关费用退还给顾女士。
据青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核实确认,知飞培训机构未取得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该校区现有的民航局颁发的无人机驾驶员培训资质则不面向10岁儿童,因此知飞涉嫌擅自设立民办校外培训机构、消费欺诈和虚假宣传等情况。
无人机培训市场:野蛮生长亟待规范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等科技产品的兴起,加上低空经济的风口、人才和市场的缺口,吸引众多机构争相入局。大量机构跑步入场,引发一系列问题。其中,部分机构资质不全,导致管理方式粗放、收费标准混乱、培训质量下降等情况频现。据媒体报道,在新增培训机构中,逾半数系跨行转型,甚至有汽车驾校、房地产公司、K12(基础教育阶段)教培机构挂起了无人机培训的招牌。有的培训机构采购几台设备,找几名有飞行教员证的人挂靠,再申请一下固定空域就可以开始对外招生。由于培训质量参差不齐,飞行事故频发,“炸机”“坠机”等事故时有发生。
顾女士的经历并非个案。据网络曝光平台显示,河南郑州王先生反映,其子参加的无人机机构承诺“包获省级竞赛奖”,在缴纳2.6万元后,机构仅提供简易模拟器训练,所谓“比赛资格”需再付1.5万元“器材升级费”。重庆某机构学员小张在短视频平台曝光,报名时宣称拥有民航局认证教练,实际教学却由无资质人员担任,导致其在首次实飞中发生严重炸机事故。这些案例共同指向行业乱象:以升学捷径为饵诱导报名,以器材、比赛为名不断加收费用,实际教学质量严重缩水。
面对乱象,有专家呼吁,要明确监管主体,尽快确立科技类校外培训的主管部门,建立全国统一准入机制。同时,出台强制标准,制定青少年无人机培训课程标准、教练认证体系及安全操作规范。此外,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打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对“包获奖、包加分”等欺诈话术实施顶格处罚。
律师说法
培训机构涉嫌欺诈,可要求“退一赔三”
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金玮律师分析认为,知飞公司已涉嫌欺诈,消费者顾女士可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要求知飞公司“退一赔三”。“就消费者顾女士的遭遇而言,其轻信了知飞公司有关具备相应教育培训资质的说法,且也盲目相信了知飞公司有关让孩子‘走科技特长生路线,在比赛中获奖,还可以中考加分’等套路话术。”金玮律师指出,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因此,顾女士可以知飞公司欺诈为由提出退款要求并索赔。
同时,金玮律师也表示,对于知飞公司虚假宣传、欺诈等行为,顾女士还可以向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并由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调查并作出处罚。
此外,金玮律师提醒,随着低空经济政策红利释放,无人机培训市场持续升温,但诸如缴费后课程缩水、虚假宣传、资质造假等行业乱象丛生,因此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培训机构和缴纳培训费用时,应注意核验该培训机构的资质并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培训机构;其次,不要一次性缴纳超期高额费用,不要盲目听从销售人员的优惠推销或打折许诺;另外,还需要妥善保管好培训合同、缴费凭证、发票等资料,以作为后续维权的凭据证据。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