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刘嘉雯 通讯员 张炽 王晓阳
本报讯 女子陆某靠打造“富家千金”人设,虚构珠宝鉴定渠道、投资项目等骗老人、骗好友、骗网友,先后诈骗31万余元用以还债和挥霍,最终人设崩塌骗局败露,被虹口区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提起公诉。近日,虹口区人民法院判处陆某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5万元。
2024年6月,上海的张阿姨在遛狗时结识了“佛学同好”陆某,畅谈中张阿姨提起自己有几件珠宝想去香港鉴定,但鉴定费价格不菲。陆某立即表示,她有“内部珠宝鉴定渠道”,能以市面一半的价格找香港渠道商帮助其鉴定珠宝。张阿姨见陆某熟练使用专业术语,讲起珠宝鉴定行业标准头头是道,便放心地将三件珠宝交给陆某,又陆续转给她10万元鉴定费和好处费。
不久后,张阿姨询问珠宝鉴定情况,陆某开始以“朋友在忙”“流程未走完”为由推脱搪塞。直至今年年初,张阿姨察觉被骗,选择报警。陆某到案后对欺骗张阿姨一事供认不讳,承认自己并没有鉴定珠宝的渠道,而早在半年前收到张阿姨转账时,她便直接将钱转走还了自己的外债。
通过对陆某资金流向、社交记录、网络账号等证据研判后,警方发现陆某的行骗对象不只张阿姨一人。
原来,陆某日常对外打造出家族企业富二代形象,经常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家族企业工作”“与父亲讨论商业布局”的画面片段等。
2024年9月,陆某称自己有渠道购买迪士尼玩偶和苹果手机等,可以溢价卖出赚差价,并邀请王先生出资,她来负责渠道购物和销售,事后一起分成。王先生先后向陆某转账8万余元,至案发仅归还1万余元。
而在社交网站上,她营造的有钱人形象也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2025年初,网友小赵添加陆某好友后,希望陆某能投资她的生意。陆某强调手头资产变现需要一些“活动经费”来铺路,小赵当即转账3万元帮助陆某用于“商业运作”,直至案发后警方通知才知受骗。

首页


放大
上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