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随笔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4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法官手记

从初见到永远

□敖颖婕

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和作家阿兰·巴迪欧于七十多岁高龄撰写了《爱的多重奏》。这本充满了哲学思辨的小书打动我的地方在于,他谈论关于爱这个问题时从几乎所有文学作品所关注和讴歌的爱的“初见”中拔离,将我们带向爱的“持续”这个维度。

这本书其实是一场访谈的记录。提问者是一名记者,话题从巴黎街头广告触目可及广告的婚恋网站开始讨论。跟中国的许多婚恋交友网站如出一辙,大数据以科学精神试图造福寻找爱的人,为目标人群筛选出貌似严丝密合的伴侣候选人,从概率上把那些出生年月身高体重三围收入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的对象推送配对,看起来最大程度上杜绝了走弯路行岔道。

从相遇这个起点开始,人们走进一个新的世界,要在此经受考验,接受痛苦。只有当爱不是拿出各种条件进行各种换算和利益互换甚或长线投资式的精算,才能称得上是真正通向爱的体验。巴迪欧将爱区分成三种主要观念:浪漫主义的,基于相遇时的喜悦;商业的法律的观念,两个个体宣称相爱,但同时亦不忽视相互的平等关系和利益关系;怀疑主义的,认为爱情不过是幻影,甚至性爱也只是个体通过他人身体的介入获得自己的享乐。但巴迪欧却有自己关于爱的哲学说明,在他看来爱是一种真理的建构,人从“两”而不是“一”出发来体验世界。这么说或许让人感到费解。一旦读到巴迪欧描述的一个场景作为诠释,一切就不言自明:在山村中,某个宁静的傍晚,把手轻搭在爱人肩上,看夕阳西下即将隐入远处的山峦,树影婆娑,草地宛如镀金,归圈的牛羊成群结队,我知道我的爱人亦在静观这一切,静观同一个世界。

爱就是这样一种悖论,这种同一的差异性和差异的同一性。在爱中,我们必须首先处理的问题其实是一种分散和差异,即所谓的“两”。太多的艺术作品里  把爱仅仅视作相遇。某个神奇的时刻,爱被霎那点燃,像奇迹出现一样让两个个体之间发生一种神奇的连接。但巴迪欧显然并不赞同这样一种极端的浪漫主义观念。他反对将爱视为一种艺术化的神话,他认为爱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建构。相遇只不过是解除了最初的障碍和分歧。但真正的爱,需要不断跨越空间时间世界所制造的各种障碍。爱的可贵经验便在于此,从某一瞬间的偶然出发,尝试通向永恒。巴迪欧说,欲望是一种直接的力量,但是爱还要求关怀、重复。

关于爱的真理,巴迪欧有这样一段表述:爱,就是用世界上既有的一切来赋予生命以活力,打破和跨越孤独。在这个世界中,我很直接地感受到,幸福的源泉就在于与他人共在。

“我爱你”就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你成为我生命的源泉。在这个源泉的泉水中,我看到了我们的欢乐,首先是你的欢乐。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