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基层调解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5月1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托管人突然离世 卡内存款不翼而飞

闵行专调中心以绣花精神耐心调解资金托管纠纷

□法治报记者  金勇

法治报通讯员  张峥华

老太因癌症住院,将自己的银行卡、身份证等钱款、证件交给外甥保管。不料外甥突发重病离世,老太向外甥遗孀讨回证件和银行卡后,才发现所有存款几乎被取空。老太找到对方想讨回钱款,不料一直被推诿,无奈之下前往闵行专调中心寻求帮助。

调解员通过走访调查,找到了老太资金的去向,通过释法析理和耐心劝导,最终顺利化解了这起资金托管纠纷。

【案情】

现年86岁的李甲是一名孤老,她的弟弟李乙患有精神疾病常年住院治疗,姐弟二人都未婚嫁,相依为命,李甲一直承担着弟弟的监护责任。2006年,李甲因癌症入院手术,外甥凌某某经常接送老人就医,并时常前去医院探望李乙。因此,李甲十分信任凌某某,并在2007年将自己的银行卡和密码以及弟弟的身份证、残疾证、养老金卡甚至密码等全部委托凌某某代为保管。几年来,凌某某代替李甲照顾李乙并支付各项费用,而李甲因为信任凌某某从未查问过其保管的钱款以及使用情况。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12月凌某某突发重病离世。2016年3月李甲收到弟弟居住的精神病院的缴费催款通知,于是李甲向凌某某的遗孀张某要回了托管的身份证、银行卡等资料。经李甲到银行查询后,发现自己的存款都变为了0,而弟弟卡内的余额只有43元。之后,李甲多次联系张某,但对方多次推脱并拒绝见面商谈,李甲无奈前往闵行专调中心请求帮助。

【调解】

调解员接到该案后,立即与张某取得了联系。然而,张某却推脱责任,称李甲姐弟俩的所有钱款均由其丈夫凌某某一人打理,她丝毫不知情。调解员随即展开了走访调查,先陪同李甲到其开户的银行查询银行卡的进出账务记录,然后走访了李甲的姐姐和姐夫(即凌某某的父母),最后指导李甲前往精神病院查询弟弟各项费用总支出清单。几番走访,调解员发现了问题的关键点,2007年凌某某家买房动用了李甲银行存款的本金26万元以及利息,且这笔钱最后转入了张某的账户中;李乙养老金的总收入为36万余元,9年间弟弟在精神病院实际发生总费用为13.8万元。

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调解员前往张某工作的地方再次与其沟通协商,并拿出收集到的转账凭证等材料,她马上转变了态度,并表示愿意配合调解。张某表示,丈夫凌某某过世前花去了上百万元的医疗费,孩子还在读中学,公婆都已90岁高龄,自己的工资收入很有限,目前无法拿出这么一大钱。调解员在安抚张某后,劝导她查清账目给李甲一个交代,并针对其资金困难的问题,建议张某找凌某某生前入股经营的公司协商,争取得到资金上的支持。

双方进行面对面调解之前,调解员针对精神病院催款一事,主动找到张某,希望张某先拿出4万元救急,张某对此表示同意。调解当天,张某请来了凌某某生前入股公司的俞总经理,而李甲也请来了同事好友参与调解。李甲提出要求张某一次性归还43万元的诉求,但遭到了张某的拒绝,张某只同意归还30万元。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调解陷入了僵局。调解员决定调整策略,采用背靠背的调解方法。调解员先找到俞总经理进行沟通,并向他出示了相关的银行单据资料,而俞经理在仔细查看后对李甲的诉求表示支持。于是,调解员请俞经理对张某作思想工作,让她能够适当让步。然后,调解员和李甲进行单独的协商,希望她能够看在凌某某多年的付出上稍微让步,更向她说明如果协商不成到法院诉讼,会产生律师费、诉讼费等,且周期较长。最后,在调解员释法析理的劝导和情理结合的疏导下,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了调解协议。

【点评】

本案由于资金托管历时时间长,托管时双方没有任何书面交接手续和约定,现因受托方突然急病死亡,要调查清楚托管资金的去向比较困难。本案的矛盾焦点主要在于当事人银行卡中的存款和养老金余款被移走的行为究竟与张某是否有关联。

在调解该起纠纷时,调解员将以情感人贯穿于整个调解过程。从情感上说,本案的纠纷双方都非常值得同情,申请一方李甲和李乙姐弟都是孤老,他们的银行存款是一辈子的积蓄,也是今后养老的本钱;而被申请方张某中年丧偶,且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此时的她还没有从悲伤中解脱出来,却又要面对大额的还款问题,所以烦躁、不安,无法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调解员主动走访、耐心安抚,细心调查、查明案情,依法有据、释法明理,情理相融、调和人心,使得双方当事人能够平心静气解开心结。而在张某一方面临资金困难时,调解员凭借在调查中得到的信息,帮助其出谋划策,借助第三方力量,让其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为纠纷调解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础,也确保了调解协议资金的快速履行到位。调解员以绣花的精神,用心调查、贴心服务,使得纠纷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