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1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八面来风

变味

胡海明

国务院专门出台的《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明确: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技术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的根本举措,并出台了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政府财政补贴项目名录。而承担政府财政补贴培训的学校有两类:一类是各地教育局主办的公办技能培训院校;一类则是教育局核准,由民间举办的民办非企业技能培训学校。随着政府补贴政策的实施,民办技能培训学校发展呈“井喷状态”。业内人士透露,民办技能学校已经成为技能培训市场的主力军。这样,问题就来了。

据笔者了解,眼下民办的培训学校人员组成基本上是“近亲繁殖”模式。有的是“夫妻档”:老公是校长,老婆是财务主任。老公在外“拉人头”,老婆则在家里数钞票;还有的是“亲友团”模式,反正“肥水不流外人田”……而这些校长们为了能够分到政府补贴这块蛋糕,个个都是“拼命三郎”,他们不是把精力放在怎么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上面,整天价热衷于“攻考官、捉人头、飞单子”(即自己没有培训能力,把拉来的人头转手倒卖给能办出技能证书的学校,从中抽取一定的“辛苦费”),就是把功夫用在笼络考官上面,实在拉不到,则资源整合,我有考官资源,你有人力资源,“强强联手,资源共享,利益均沾”……好端端的培训市场充斥着浓郁的市侩气,也让政府补贴完全变了味。由于一味的追名逐利,加上个别考官“手下留情”,导致出来的“成品”“水分充足”!虽然相关职能部门的“政绩”是好看多了,但政府补贴的钱却没有用在刀刃上。

培养造就一批技术精湛的工匠是我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原景,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却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笔者以为,一要充分发挥公办技能培训院校师资雄厚的“主渠道”作用,多层次全方位培养优秀技能人才;二是要  “清理门户”。相关部门要强化培训要求,提高准入门槛,对那些“无场地、无师资”的“皮包学校”,要吊销培训资质,逐出培训市场;三要不徇私情,严肃考核纪律。特别是考证部门要严把“考核关”、严守“出入关”,坚决不让“次品”出门;四要对已经“毕业”的学员,相关职能部门要聘请第三方机构随机抽检加以复试,彻底杜绝滥竽充数、骗取政府补贴的丑恶现象。只有这样,制(智)造强国的梦想能成为现实!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