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声音;综合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9月0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我们的“编外指导员”是位抗战老兵!

记者 汪昊 通讯员 刘威 摄

□记者  夏天  通讯员  陈乾根  胡佳丰

本报讯  “我们当年像样的步枪都没有几支,只能靠自制的武器打鬼子……”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前夕,94岁高龄的抗日老兵时业学又一次来到武警上海总队执勤三支队十二中队的军营,给青年官兵讲起当年参加抗日战争的故事。

时业学,1927年出生在山东海阳,1943年参加抗战,担任窑头村民兵组织队长。离休后,他就住在中队营区对面的公寓房里。5年前,中队官兵了解到老人独自一人居住,生活多有不便,就主动负责起时爷爷的一日三餐。时业学则会经常来到军营,给官兵讲述战斗故事,俨然成了中队的“编外指导员”。

恰逢抗战胜利75周年以及“退伍季”,时业学老人对这次授课十分重视,特意做了准备。一大早,他就拿出珍藏的纪念奖章挂在胸口,还找出前些年媒体报道的相关材料充实授课内容。临出发前,老人还特意嘱咐要带上党徽。

时业学老人给中队官兵讲述当年自力更生制造地雷打击敌人的故事。没有钢铁,他们用石头,没有火药,他们按照“一硝二磺三木炭”的土方法自己造。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很快,时业学带领民兵们不仅自己造出了地雷,还创造出石雷、踏雷、绊雷、拉雷、虚实雷、子母雷等20多种地雷,创新了战术战法,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新兵程光崧是个00后,对抗日战争的认知一直停留在教科书上。“时爷爷的经历,才让我真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老兵们的伟大,也让我更加理解了练兵备战和血性担当的含义。”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支队政治工作部主任高宇介绍,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他们通过组织参观战场遗址、邀请抗战老兵来队授课等形式,传承红色基因,让抗战精神薪火相传。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